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一棵被爱与传递爱的“小草”
2020-12-14 17:26:00  来源:苏州新闻网  
1
听新闻

本报记者范易

在吴中区光福镇,有一位“90后”藏族姑娘,她的家乡在一个叫郎木寺的小镇,这是一个处在甘肃和四川交界处、由两省共同管辖的地方。16年前,当她还是孩童时,一棵虫草让她与苏州结缘。这些年来,她在收获更好的自己的同时,一直组织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力所能及地反哺他人,也收获了自己的精神小康。她就是卓玛草,“格桑花”西部助学网资助的第一个孩子,身边的朋友都亲切地称她“小草”。

一棵虫草的缘分

见到卓玛草,很容易被她身上透露出的阳光和笃定所影响。殊不知,刚出生时的她又瘦又小,但是她的阿玛还是希望她能像花儿一样盛开,像小草一样坚韧,于是她就有了这个名字:卓玛草。

卓玛草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亲去世以后,阿玛一个人抚养姐妹三个,阿玛全部的愿望就是她们能健康地长大。卓玛草说,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每天吃到拌着酥油的糌粑、喝到热的酥油茶、有一双属于自己的鞋子、有一条温暖的围巾……这些看似简单的想法,对于年幼的卓玛草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在卓玛草的记忆中,小时候她就和姐姐一起在路边卖虫草,希望能凑足下一学期的学费。虽然学费不多,但对于卓玛草而言,早已失去父亲的她,已不能像大多数孩子一样依偎在家长的身边,有一丝奢求。于是,挖掘、售卖虫草,成了她们接近知识海洋几乎唯一的途径。

2004年正月初三,那天的北风格外的冷。这一天,刚满10岁的卓玛草和姐姐准备利用正月大法会期间的难得机会,卖掉年前储存的草药。“阿姨,你要草药吗?”冻得瑟瑟发抖的卓玛草小心翼翼地问,在得到否定回答心灰意冷准备转身离去时,那位阿姨叫住了她们:“你们俩这么小怎么就出来卖草药呀?”“家里穷,不多攒点钱交学费,就不能读书了,”卓玛草回答。

“你们俩都去上学吧,我愿意帮助你们。”原来这位阿姨叫洪波,也是后来“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的创始人。就这样,卓玛草成为“格桑花”西部助学网资助的第一个孩子,也成为“格桑花”的女儿。

一腔传递爱心的热血

从此,卓玛草鼓励自己不断向前冲。她说,自己被那么多人爱着,没有理由不努力!

从高一到大三的暑假,卓玛草都没有休息,她在郎木寺景区兼职当讲解,帮着阿玛减轻家庭负担。在兼职的过程中,她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中有些是因“格桑花”的故事而来。这样她的交际圈慢慢变大,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帮助。不过,更重要的是,卓玛草慢慢学会了婉拒别人的帮助,“‘格桑花’给予我的已经够多了,还有很多和我有类似困境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这样的爱。我把好心人的爱心转移到他们身上,让他们感受到贫困并不可怕,我们同样被很多人爱着。同时,我利用寒假的时间把朋友们捐赠的物资送到贫困山区发放,我是‘格桑花’的孩子,有责任传播和传承‘格桑花’的精神,把爱心传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手里。”

一个被爱与传递爱的自己

在“格桑花”家人的帮助下,卓玛草来到苏州生活工作,一个位于太湖之滨的美丽小镇——光福。这边的“格桑花”志愿者组建了一个公益组织——苏州市吴中区玖玖公益联合会,帮助从家乡走出来的“卓玛草们”对接工作,了解东部城市的文化,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中。同时,卓玛草参加玖玖公益联合光福镇一起开展“向日葵公益童子军”等项目,帮助本地困难儿童顺利完成学业,更好地与他人沟通相处。卓玛草在很多公益活动中做志愿服务,可以说每个周末都过得很充实有意义。

自从接触了“格桑花”后,卓玛草也深刻认识到公益的重要性,从学生时代开始就一起参与到了各项公益行动中。

2013年,卓玛草开始创办大学生寒假补课义务支教公益团队,至今已经举办六届,并多次代表“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在青海省和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发放助学金。2016年,行走格桑花浙江营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同年参与多识爱心基金会的山区项目志愿活动。2017年至2018年,卓玛草参加了“贫困老人温暖行动”“藏区女童关爱行动”等项目,给贫困地区老人送去生活物资,帮助藏区女童募捐护理包。2018年至2019年,她参加海南成美慈善基金会支持的“爱助事实孤儿助学金”前期调研活动,为基金会后续公益项目的展开打下基础。2018年,卓玛草参加甘肃多识爱心基金会保护女童爱心包发放仪式,并参加行走的格桑花穹窿山公益徒步活动,做随队志愿者。

多年的公益活动经历让卓玛草收获满满:2017、2018、2019连续三年被评为甘肃多识爱心基金会甘南州优秀志愿者;2020年,她通过和朋友们的努力,为家乡抗击疫情志愿者捐赠价值一万多元的抗疫物资,为家乡学校捐赠口罩3000个……就在不久前,由卓玛草组织的扶贫青年志愿队,将3200元爱心捐款,交给了当地一位今年高三毕业的孤儿,助其一臂之力。

一张小康的幸福答卷

爱心传递的力量是伟大的。2005年至今,“格桑花”西部助学项目已经使得40万名孩子获得了帮助。而正因为“格桑花”的发展,知道卓玛草故事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来甘南旅游都会顺便来看看他们一家人。于是很多爱心人士便建议他们成立一家民宿,既为往来的游客解决住宿与餐饮问题,还能以此作为一个小小的平台,将家乡的文化传播得更远,于是,2015年,“阿拉小小客栈”成立运营了。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郎木寺镇上的客栈宾馆多了起来,卓玛草家的“阿拉小小客栈”渐渐供不应求。卓玛草开始筹集资金,自己负责设计、施工,最终升级版的“阿拉的家”顺利完工。

2016年卓玛草将家庭住宿升级为“阿拉的家”民俗旅游酒店,并前往浙江、安徽、苏州、上海参观民宿酒店管理模式。2017年,卓玛草获得“甘南州青年创新创业新星优秀奖”,并注册阿拉藏家文化旅游传播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和弘扬藏族民俗旅游文化,向世界彰显藏区优美风景。2018年,“阿拉的家”挂牌“青年创业基地”,成为全县大学生创业的典范,也为当地待业青年带来就业机会。卓玛草说,老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靠民宿,家里所有的亲戚都在这里工作,还可以出售当地的土特产,例如虫草等,收入还不错,家里人都很满意。

一份精神小康的期盼

如今的卓玛草,在为他人奔忙的同时,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与三口之家,工作也比较稳定,平时主要负责光福镇的民宗工作。回望过去,卓玛草说,公益改变了她,融入了她的生活,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生活的小康生活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物质层面,一个是精神层面。物质上的小康相对容易达到,精神上的小康则是一种感觉,尽管是一些日常小事,要让人觉得满意幸福反倒很难。”16年来,卓玛草认为,她并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将一些小事、琐碎事持续地做了下去,虽然有时候会有点累,但内心的富足,是任何金钱与物质都无法比拟的。

“只要我们每个人积极地投入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中来,付出我们的爱心和辛勤的工作,那我们的社会必将成为广大民众生活富裕、安居乐业、平安幸福的和谐社会,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人生会更有趣更充实。”卓玛草说。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