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复工后的家长伤透了脑筋 幼儿“家里蹲”困局如何破解
2020-03-16 16:36:00  来源:姑苏晚报  
1
听新闻

一位妈妈根据老师的建议为孩子制订的“一日作息表”。记者袁艺摄

记者 祁海林 袁艺 崔阳阳

眼下,苏州中小学生居家学习仍在继续,幼儿园孩子们的开学时间更是未知数。随着爸爸妈妈们陆续复工,学龄前儿童在家的生活正在慢慢地发生着改变。最近,苏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开展了一次疫情期间幼儿居家生活问卷调查,样本数量接近600个,反映了部分幼儿在居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调查扫描:

幼儿作息不规律,老人陪伴方式有限

苏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的调查主要从家庭目前情况、孩子目前生活习惯、幼儿在家情绪、家长需求四个方面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爸爸妈妈逐步复工,白天由老人陪伴孩子的占比约一半;在生活作息上,68.88%的幼儿在晚上9点以后入睡,更有16.24%的幼儿在晚上10点后入睡,不午睡的超半数;孩子们对疫情反应都很积极又勇敢,在家也能认真洗手;然而家长们相对焦虑,普遍反映居家幼儿生活比较单一,老人陪伴方式有限,成长受阻等。

苏州市平江实验幼儿园最近在线上家访时,也收到了不少家长的“难题反馈”。比如:孩子在家喜欢睡懒觉,晚睡晚起现象十分严重,就餐需要家长催促,家长担心孩子开学以后生活作息难以调整好;孩子宅在家,喜欢看电视、玩电子产品,这令家长感到头疼。

实地走访:

幼儿独立能力差,大班家长担心幼小衔接问题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学龄前儿童最突出的问题是大多无法开展独立性学习或游戏,需要成人陪伴,这让复工后的父母很伤脑筋。女儿在上中班的袁女士说:“孩子平时在家做游戏的种类很多,手工、绘画、过家家、捉迷藏、唱歌、舞蹈、做运动等等,但是独立游戏非常少,需要妈妈陪着,完成效果才比较好!”她同时坦言,一旦白天上班,老人在家有点管不住孩子。辰辰是大班的孩子,自从爸爸妈妈上班以后,平日里都是爷爷奶奶带着。“前一段日子,每天老师会按照在园安排来进行幼儿教学,比如在群里上传某首儿歌或一首经典诗词,让家长配合教会孩子,”辰辰妈妈说,“虽然老师在群里上传了很多电子资料,也会亲自指导和反馈,但其实大部分内容均需家长配合完成。”

孩子马上要上一年级,幼小衔接是否顺利,也是辰辰妈妈担忧的问题,她最近为辰辰报了辅导机构的网课教学。“我们原本报了线下辅导班,由于疫情影响,线下学习推迟,只能先上网课。”辰辰妈妈还挺担心孩子的视力问题,“这两个月用眼过度是避免不了了。”

幼儿园行动:

线上恢复“一日活动主题”,丰富居家生活方案

尽管幼儿园没有学习任务,但是记者发现,苏州的幼师们也很忙碌,许多幼儿园自2月中旬开始,恢复了“一日活动主题”。以苏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为例,老师会提前预告下一周的学习计划表,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在班级群发布当天的教学视频,3分钟左右的视频涉及讲故事、儿歌、手工、绘画、运动等不同内容,邀请幼儿积极参与并打卡。“虽然打卡没有强制性,但孩子非常乐意参与,在群里面上传各自的成果,也是同学们相互了解彼此的很好方式。”该园中班年级组长黄蕊芳表示,幼儿园同时还在积极开展节日特别活动、抖音直播课等,尽可能丰富家长陪伴孩子的方式。

苏州市虎阜实验幼儿园针对当前疫情和幼儿的特点,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小艾小美教你好习惯”系列专栏,每周一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现已推出了洗手习惯的养成、如何配戴口罩等内容。苏州市姑苏区常青实验幼儿园老师朱丹介绍,最近在指导孩子设计“在家一日作息表”,几点到几点做什么都安排好,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负责监督。“这样在规律生活的同时,也能帮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朱丹说。苏州市平江实验幼儿园老师正在开展“预约制一对一”交流,通过视频与孩子和家长交流,表达老师对幼儿的关注,鼓励他们自信度过这个假期。

专家建议:

“玩中学”是最佳引导,要给孩子积极的情绪暗示

江苏省学前教育特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苏蕙指出,幼儿园生活是学龄前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必要阶段,如今居家的幼儿也应多参与老师们给出的线上集体活动。她认为,每个年级的居家生活指导也应有所侧重,小班以培养生活习惯为主,中班注重动手实践、科学实验,大班可以多接触些综合性知识。“无论幼儿园是否开园,家庭教育仍是幼儿成长的主角,家长不如把眼下当做家园合作育儿的好机会,主动地学习更多的幼儿教育知识,积极度过特殊时期。”苏蕙说,“玩中学”是幼儿学习技能的最好方法,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掌握什么,不妨设计出一些游戏去引导。

有20余年幼教教研经验的陈洁也提到,为了促进幼儿在家更好成长,家长要争取有更多作为,增进亲子交流,比如许多幼儿园正在倡议的制作作息表,建议家长多和孩子阅读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绘本,将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朗朗上口又有趣的儿歌。苏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家庭智囊团专门推出了时间管理绘本,比如《钟表山的滴滴和答答》《再见了,拖拉》《假如再给我三天时间》等。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林老师”俞璐同时提醒,居家时间长了,成人和孩子都易产生负面情绪,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家长必须控制不良情绪,面对幼儿时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只会令居家成长环境更糟糕。“我们可以用‘吸气—屏气—呼气’的方式,尽快处理掉坏情绪。”俞璐建议。另外,在教育孩子时,不要使用“你怎么这么笨”“你再这样,我不管你了”等负面话语,多用“你真棒”“又有进步了”这种鼓励话语。因为只有接收到积极的暗示,孩子才更愿意尝试更多新挑战。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