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五位一体”重现碧波太湖
2019-07-30 11:18:00  来源:苏州日报  
1
听新闻

  

  

  近年来,吴中区创新治太理念,将治太工作由工程治理向治理和综合管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成立了水环境综合管理办公室,组建了蓝藻水草专业打捞队和综合执法管理队两支专业队伍,对太湖实行湿地保护、芦苇收割管理、水草蓝藻打捞、沿岸水体保洁、饮用水源地保护“五位一体”综合长效管理。经过多年努力,吴中太湖水域整体营养状态由轻度富营养转变为中营养,多处水域形成茂盛的沉水植物“水下森林”,水体清澈见底。

  对200多公里湖岸线水生植物进行长效管护

  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中。吴中区太湖水域面积为1486平方公里,约占全太湖水面的63.5%,拥有常见水生植被共有18种。这些水生植物是太湖生态系统重要组份,维持着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净化水质、削减风浪、稳定基底、阻止底泥污染物释放等功能。

  水生植物的生长期大多在4月至10月,特别夏天是快速生长的季节,其中以藻类尤为突出。对此,吴中区在每年4月至12月组织展开水草蓝藻调控打捞工作,聘请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作为技术顾问单位,每年根据太湖水草实际生长情况及水生态系统状况,制定太湖水草管护调控年度实施方案,指导具体的水草管护工作,并对管护期间太湖水质、水生植被种群、水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跟踪研究和环境效果评估。

  根据《2018年度吴中区太湖沿线各镇(街道)蓝藻打捞和水草管护工作方案》,吴中区太湖水草管护工作采用机械设备与人工力量相结合的模式,对长达200多公里湖岸线水域内的水草及水体漂浮物进行长效管护,主要目的是控制水草的泛滥生长,确保光照能进入水面以下,水体生态健康运转,改善太湖水质,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今年以来,全区共打捞管护太湖水草及水体漂浮物约24000吨(含水)。

  今年7月8日,吴中区启动东太湖东山段太湖水域水草应急打捞管护工作,涉及杨湾港至大咀港延伸太湖水域和茭白港至东大缺港延伸太湖水域。本次打捞管护主要以野生芡实、浮萍等浮叶水生植物为对象,机械设备收割水下深度定为30厘米-50厘米,以“目”字形收割方式在打捞管护区域逐步扩张现有内河入湖航道宽度,目标宽度定为100米-200米,最终确保相关区域水系的流动畅通。

  沿湖各镇和街道建立水体保洁队伍和体制

  为了保持沿岸水体清洁,吴中区沿湖各镇(街道)成立了水体保洁队伍(合作社),建立了镇村保洁员、督查考评员循环网络体制,按照水体保洁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对全区200多公里太湖岸线全面实施日常保洁工作。沿岸水体基本做到“六无一清”:无生活垃圾、无建筑垃圾、无白色污染、无废弃杂物、无漂浮物、无浪渣堆积、水体感观清洁。每年,吴中区清除沿岸垃圾近2万吨,美化了太湖沿岸景观。

  针对沿岸的芦苇,吴中区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收割方案,由各乡镇组织实施收割,1月至3月采用轮割的方法(保留10%-20%的芦苇、湿地保证候鸟栖息)进行集中收割。每年收割清理的芦苇、蒿草等湿地植物近7000吨。

  吴中太湖是苏州的“大水缸”,供全市约415万人口的饮用水,“为苏州百姓守好水缸子”,一直是吴中人义无反顾的历史担当。2013年,吴中区对寺前水源地进行综合整治,在取水口沿岸1公里范围内安装安全防护栏和监控摄像系统、种植防护绿篱、制作饮用水源地保护宣传栏,并于年底通过省级达标验收。执法管理队每天对饮用水源地进行巡查,打捞队及时调整打捞力量,加大对水源地周边蓝藻、水草打捞力度,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此外,吴中区还加强评估及监测工作,聘请中科院地湖所对太湖环境综合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的评估,根据结果对各项工作方案进行适时调整。2015年,受高水位的影响,太湖湖区水草量下降。随后,吴中区及时调整打捞工作,停止机械船作业,主要进行水体保洁工作,打捞水体漂浮物及残体等,同时做好水质、生物量、种群等方面的监测工作,让太湖的水质管理更加合理化。□苏报驻吴中区首席记者范易

标签:水生植物;湖岸;太湖
责编:胡悦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