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姑苏区双塔街道昌和公益坊在经历了近两年时间的“蛰伏”,对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进行提档升级后,重新开园,吸引了14家社会组织入驻。其中,苏州市优孕智护服务中心、苏州市邦客邻里社区家电便民服务中心两家社会企业,更是获得2017年中国慈展会认证,是苏州市首批5家通过认证中的一员。
“自双塔街道昌和公益坊开园以来,一直致力于公益力量的培育和社会治理新模式的探索。今年,昌和公益坊进行了全新的功能定位和迭代升级,将打造为优质社会组织的集聚地,并作为街道‘两新’党建阵地,探索‘党建+公益’的新模式。”双塔街道社事处处长杜云说。
公益坊迭代升级
严格把关入驻门槛
2013年,社会组织的发展和作用发挥开始引起各界关注。双塔街道特辟出2800多平方米的空间,全力打造昌和公益坊。作为首批入驻的社会组织之一,苏州市姑苏区小青团公益服务中心专注于青年服务和青年能力提升。五年来,在街道和公益坊的助推下,微创投、公益项目推介、资源对接等方面全面发展,特别是“阳光阅读队”青年阅读提升计划、“风情横街”民俗传承等项目,得到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好评。
两年前,昌和公益坊开始进行全新的功能定位和迭代升级。经过对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进行提档升级后,昌和公益坊于日前重新开园。苏州市姑苏区小青团公益服务中心第一时间申请继续入驻,正是看中了这里对公益组织发展的重视和对青年发展的关注。而由双塔街道成功孵化的“向上公益为老服务社”也入驻了公益坊。“此次重新开园,我们在社会组织选择上更加严格把关,能够进驻公益坊的组织,必定是规范、成熟,并有着丰富的基层服务经验。”杜云介绍。
优质社会企业入驻
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在昌和公益坊,几乎能找到所有相对应的服务组织,来满足基层公益服务的各种需求。而此次入驻的14家社会组织,在服务范围上各具实力,将为双塔街道辖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填补原来的服务空缺。
此次引进的苏州市优孕智护服务中心以自己在孕婴保健护理方面的专业优势,通过开设“优孕课堂”填补公益坊之前在母婴服务方面的空白。而邦客邻里社区家电便民服务中心通过“家电义诊进社区”公益活动为辖区居民提供小家电维修、日常养护技巧传授等服务。这两家社会企业均获得2017年中国慈展会认证,是苏州市首批5家通过认证中的一员。
“社会企业不仅能够提供专业的公益服务,更能运用市场手段实现‘自我造血’,而不再单纯依靠政府扶持和创投项目的支撑。这无疑对公益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全市范围内也并不多。但他们却代表着公益事业的最新发展方向,探索的是一种可持续的、精准的公益模式。”杜云对社会企业寄予厚望。
打造“两新”党建阵地
探索“党建+公益”新模式
在进一步优化入驻组织的同时,全新打造的昌和公益坊将成为双塔街道的“两新”党建阵地。走进昌和公益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党徽,表明了公益坊“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的全新定位。为此,公益坊专门开辟出一个空间,设置了“初心驿站”和“信仰空间”。据了解,“初心驿站”将成为昌和公益坊联合党支部及辖区其他“两新”党组织的学习阵地;“信仰空间”则是“两新”党组织的活动阵地。昌和公益坊还设置了青年之家、清风驿站、居民议事厅等多个功能区域,使其成为“两新”党组织的新阵地、新家园,用以规范组织生活、开展支部建设以及激励青年党员等。
“全新打造的昌和公益坊,浓厚的党建氛围和公益气质相得益彰。以党建引领公益组织自身发展和公益服务不断提升,有效聚集辖区党建资源,引导在职党员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和特长,关注、参与公益事业,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动员社会力量,推进区域党建,也将成为今后昌和公益坊的发展方向。”关于昌和公益坊的未来,双塔街道副主任赵斌这样说。(苏报记者向隅苏报通讯员巴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