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进培育机制 促进各路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2018-04-16 09:0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4月16日讯 乡村振兴中,“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是当前必须破解的问题,其中,人才无疑是关键因素。苏州市委1号文件提出,要创新乡村人才的引进培育机制。下面我们就前往昆山和常熟,看看当地是如何引进培育人才的。

  在昆山的这个农业园里,徐斌和王素娟夫妻俩正在忙活。去年4月,徐斌从一家台湾科技型农业企业离职,和妻子一起创建了自己的兰花种植基地。

  凭借着平时的钻研,徐斌掌握了兰花种植的一些技术。他利用一种特殊的水苔,同时尝试在大棚内引进智能系统,营造最适宜兰花生长的环境。今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00万元。2015年,我市就在全国首创建立起新型职业农民社保补贴制度。去年,夫妻俩拿到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有了这张证,更多的扶持政策正在向他们倾斜。

  2016年到2017年,全市共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449名。市委1号文件提出,接下来苏州将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力度,并探索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到2022年,全市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000名、认定5000名。

  在常熟董浜镇,“新农人”何屹也在忙碌着。一指长的黄金小玉米是当地特色农产品。然而,因为产量较低、价格不占优势,这一农作物此前并不被看好。去年,当地将何屹这样的电商销售人才引入“智慧田园”星创天地创新创业。小玉米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摇身一变后成了“网红”。截至目前,销售总量超过4万盒。

  截至目前,“智慧田园”星创天地共吸引带动近37家创新创业主体进驻,对涉农人才和企业进行孵化。去年底,它还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星创天地。

  市委1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制定苏州市乡村振兴人才引进培育指导意见,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专业人才、科技人才、乡土人才4支农村人才队伍,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促进各路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市委1号文件提出,要允许符合条件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季菊梅)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