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谋划明年工作
中国江苏网讯 昨天(12月28日)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谋划明年工作,提出我市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9%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围绕这一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我市将着重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350亿元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关停淘汰落后低效企业1000家,加大商业办公用房去库存力度。继续推进涉企清费减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能、物流、融资等成本,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350亿元。围绕民生事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实施补短板项目,完成投资270亿元。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导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新增各类人才16万人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重点推进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等重大平台建设。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00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新建10家离岸孵化基地,新增各类人才16万人。
100个经济薄弱村扶持转化
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纵深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着重抓好5项国家试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新增现代农业园区4万亩、高标准农田5万亩、高标准池塘养殖6.5万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抓好100个经济薄弱村扶持转化工作;推进美丽镇村建设,抓好首批5个特色田园乡村省级试点和20个市级试点,建成10个康居特色乡村,350个三星级康居乡村。
启动建设金鸡湖隧道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方面,加快编制城市总体规划(2035),做好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加快建设沪通铁路苏州段。推进东环南延等道路交通工程,改扩建312国道苏州东段、524国道相城段,启动建设金鸡湖隧道等工程。加快建设轨道交通3号线、5号线。深入推进城市中心区“清水工程”,实施京杭大运河堤防加固等重点工程。深化“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做好5G通信试点工作。持续优化市容环境面貌,开展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等片区交通综合治理。
开展“证照分离”改革
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方面,加快“放管服”改革,推行登记信用承诺制度和全程电子化登记,开展“证照分离”改革,推进“多证合一”。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在有条件的区域、领域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好第二批7个镇改革试点工作。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类规定与做法。
积极对接自由贸易港政策
厚植开放发展优势方面,深度融入国家和全省战略,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合作与经贸往来,积极投身长江经济带和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积极推进各项开放试点工作,更大力度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经验,积极对接自由贸易港政策。加大“引进来”和“走出去”力度,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营造内外资一致的市场环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强海外并购和市场开拓,加快形成跨国经营主体集群。
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折不扣完成中央和省下达的各项任务,实施太湖4.5万亩网围养殖清理,启动11.24万亩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完成沿太湖五公里内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改造。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提高优Ⅲ比例。完成阳澄湖新三年行动计划,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提标改造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确保PM2.5浓度和优良天数比例达到省考核要求。全面实现市区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完成森林抚育4万亩,市区新增及改造绿地350万平方米。
出台租购并举政策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着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金融风险和房地产领域风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出台租购并举政策,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和整顿。
新增学位5万个
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苏州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制度,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6所,新增学位5万个,建设苏州线上教育中心;推进“健康苏州”建设,建成市第九人民医院和独墅湖医院,建设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二期和市中医院二期工程,启动市疾控中心迁建工程,新建、改扩建24家标准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实施镇(街道)敬老院改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000张,为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开展肺炎疫苗免费接种;建成苏州第二图书馆、苏州工业园区体育中心、金阊体育馆、东园体育休闲公园,建设苏州考古博物馆、第二博物馆、科技馆(工业展览馆)、艺术大剧院、运河体育主题公园,实施环古城健身旅游提升工程;建设城市数据大脑,推动政务数据整合共享开放,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扎实开展“群租房”专项整治
强化安全稳定工作方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狠抓建筑工地、人员密集场所、危险化学品和粉尘涉爆企业等重点领域隐患治理,扎实开展“群租房”专项整治和燃气安全专项治理,有效防范各类事故。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放心行动,加快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步伐,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