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敬佩中山先生 西安读者为中山门撰联
20年创作5000副楹联 马年春节春联被央视选中
2019-01-04 09:45:00  来源:南京晨报  
1
听新闻

  孙良荫先生

  淡淡墨香写春联,岁末将至年味浓。新一季“城门挂春联,江苏开门红”活动拉开帷幕,连续举办三年的征联活动已然成为楹联界一年一度翘首以待的盛事。征联启动以来,晨报收到了国内外创作爱好者千余封投稿,其中,西安80岁老人孙良荫先生,也投来了他的作品。

  退休老人重拾儿时爱好 凌晨起夜顺手写对子

  今年80岁的孙良荫先生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西安楹联学会顾问。他告诉记者,晨报的征联活动已经成了他们圈内人人都知道的大事儿。“我们每天在一起写对子、谈对子,有比赛都会去参加,名利我们看得比较淡,更多是在坚持爱做的事吧。”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爱好就是一辈子的事情。孙良荫先生与楹联结缘的那年,才上小学五年级,“我老家在河南农村,小时候家里比较穷,最开心的就是过年,家家户户都贴大红春联,很喜庆。”让他比较遗憾的是,那时候他从未真正动手写过对子,“心里痒痒的,但我不会创作,没有学习过。”

  后来就是忙碌的学习、工作,直到退休后,孙良荫先生终于重新拾起让他念叨了几十年的小心思。“过去最多就是看杂志,没有系统学习。退休后有时间了,报班、上课,每天都要练习,这是门很深的学问。”说到这里,老人突然想起一件往事,自己都笑出声了,“有一次我凌晨两点起夜,突然有了灵感,觉也不睡了,开灯开始创作,家人都说我退休比不退休还忙”。

  20年作品超5000副 楹联创作要与时俱进

  孙良荫先生对楹联的热爱,在陕西楹联界是出了名的,退休20年,他创作的楹联少说也有5000副。马年春节前,中央电视台在全国范围征集春联,共收到12000副投稿,经过专家团队的筛选,其中100副脱颖而出,这当中就有孙良荫先生的作品,“那年春节我过得最开心。”

  平时遇大事要写楹联,逢年过节也要写楹联,连高铁通车、港珠澳大桥通车,也是孙良荫先生创作的来源,在他看来,楹联题材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变化,只有这样才不会断代。“楹联是传统文化,但它不是古老的代名词,当下搞楹联创作,要兼具时代性、文学性、实用性以及谐趣性,才能被更多年轻人所喜爱、所传承。”

  楹联选中中山门 城门征联要强化地域特色

  说起南京,孙良荫先生如数家珍。“虽然是很多年前去过,但是夫子庙、中山陵、长江大桥,统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候就觉得真是一块风水宝地,既能感受当代的经济繁荣,又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天下为公,亘古中山梦;人间盛世,南京月色春。” 在了解、研究了本次征集活动中的四十座城门后,孙良荫先生选中了中山门。我们都知道,中山门位于南京城东板块,被称为“最先迎接太阳”的地方,“中山先生灵柩归葬中山陵,中山门故而得名,他的天下为公,是我非常敬佩和赞赏的,这些无一不体现他的胸怀天下。”孙良荫先生介绍道。西安也有一座中山门,同样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

  在孙良荫先生看来,城门挂春联,美好的文字和明亮的色彩,平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更是对独特中国文化的弘扬,彰显六朝古都的风范。同时,艺术性强的楹联作品还可以起到启迪示范作用。“我个人仍然比较推崇以书法写楹联,这个比印刷的更规范、更有意义。”此外,孙良荫先生认为各地的城门征联,一定要突出地域特色,充分体现文化感召力。

  南京晨报/爱南京见习记者 周敏

  特别支持

标签:
责编:刘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