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七旬千纸落江湖
2024-10-17 07:51: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 张 华

1897年10月,张謇为创办大生纱厂,到上海筹集资金,但几个月下来却一无所获,最后连带的盘缠都花光了,还得了病,万般无奈之下,在马路边摆摊卖字,这才凑齐了返回南通的路费。

两年以后,大生纱厂建成投产,但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张謇再次到上海集资,前后两个月,由于开销很大,张謇只能继续卖字加以弥补。好在状元的字还值点儿钱,倒也解了眼前的燃眉之急。

张謇怎么看待卖字这件事儿呢?

我查了一下《张謇日记》,1908年之后的16年间,年过55岁的张謇,在各种报纸刊登卖字广告10多次,但每次卖字的收入,都无一例外地给了他所开创的育婴堂、养老院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奉献给了社会。这位状元公为事业苦心至此,倾其全力,令人肃然起敬。

比如1908年2月15日,张謇刊登了一则鬻字广告,他在这则广告中写道:“今发起通州新育婴堂,自三十二年(指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开堂,至三十二年十二月初,收婴逾千数,原有经费仅银元四千,而用逾二万……婴来又不可止也。仆不自尽其力,无以对凡应寡之人,而确为之自尽者,惟有鬻字。”

1922年5月国闻通讯社总社广告部刊登张謇鬻字发单,记载了张謇分别在5月22日至28日和6月21日、22日于申报、新闻报、时报刊登的七天、八天卖字广告,共计广告费贰百拾叁元贰角,折洋贰百拾另肆元陆角捌分。

张謇每次的鬻字广告都会明确筹集经费的目的、用途和收费标准。张謇还有一方卖字时专用的印章。为了这件事,还有友人曾写信劝他要注意影响,他回复这位朋友:“今仆鬻字,自犹劳力换钱,较买字者犹其钱酬劳力值也。一彼一此,径情直遂。劳力者不必为受雇为耻,给值者不必以出资为豪,其间绝无讳饰之处。”后来,他还听从了建议换了印章。

1924年农历九月初一,年逾古稀的张謇放下了鬻字之笔,他感慨良多,为此他还写了一首《鬻字告终以诗记之》:“大热何尝困老夫,七旬千纸落江湖。墨池径寸蛟龙泽,满眼良苗济得无。”

张謇自称“七旬千纸落江湖”。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七旬老翁,就像一支蜡烛一样,为了他终生追求的事业,不惜燃烧自己,发出最后一丝光和热。张謇的实业思想是以民为本,不仅要振兴实业、发展经济,更要使人民受益,改善和满足大多数人的民生问题。如今在各种拍卖会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张謇的书法作品,这可能和他当年经常卖字有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张謇精神最生动、最直观的诠释。

标签:
责编:吕霞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