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玉簪花开
2024-09-20 09:43: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 孙红卫

入伏前后,玉簪花便陆续开放了,一株株在林下舒展,清风中高低起伏、各有姿态,美丽极了!玉簪花之名因其苞蕾洁净如玉,形态又似古代女子头上的玉簪而得。它的美恰在于花茎颀长,亭亭玉立,花开时三五成簇,摇曳生姿——将其植在高树下、枯石间最妙,光影斑驳之中,如窈窕深谷,时见美人,悠然有高蹈之致。

我总以为,花有肥瘦,肥者如牡丹,一朵朵沉稳厚重、宝相庄严;如栀子,“芭蕉叶大栀子肥”;又如杏花,“柳丝无力杏花肥”;就连荷花也可能是肥的——“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大绿配大红,让人不免心生肥腴之感。肥了的花便太放纵,太招摇,太跳脱,咋咋呼呼,盛开起来嚣张跋扈,满树、满园、满塘,“一枝红杏出墙来”,闹腾得很,以至于俗气。花太香亦是一种肥,如栀子,如丁香,如桂花,就连梅花也不免被数落一番。李清照词:“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诘责的是“花气薰人欲破禅”。

瘦则收敛、含蓄、幽微。玉簪花“瘦”,瘦瘦的花杆儿,支着纤细的花儿,而其叶片肥大,花朵与硕大翠绿的叶子相映,愈显幽雅冷逸、脱略凡尘。古人的审美尚瘦,专爱枯树瘦石、修竹病梅,文徵明诗有:“人清比修竹,竹瘦比君子。”清代大画家金农颇为钟情玉簪花,其中一幅题写了一首玉簪花诗:

美人罗带长,风吹不到地。

低头采玉簪,头上玉簪坠。

这首诗也是瘦的,文字上避繁就简,二十个字清新自然,恰如陌上花开,读来一片天真烂漫,有一种古质之美。“古质”即是质朴、自然、有古意,重在浑然天成,有不琢不磨之感。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人李梦阳,题名为《相和歌》,是慕古之作。李梦阳的友人李东阳,也有诗咏玉簪花:“冰霜自与孤高色,风雨长怀采掇心。醉后相思不相见,月庭如水正难寻。”冰霜、孤高、月庭如水,皆有清寒之意。与李梦阳诗相比,这一首精雕细琢,却不若前一首轻巧、可爱。

李梦阳诗中,四句话一波三折:罗带因风而起,这是远望美人;而玉簪花丛里发髻上的玉簪掉落,则是近观了。细想一下,“低头采玉簪”,人与花之间有一种相互映照的镜像关系,这里面有一种“自怜”的情绪,写花原是性情的表达。中国人向来注重自我检视——照照镜子,正正衣装,因而看花也是看自己。

又如倪瓒诗:“兰生幽谷中,倒影还自照。”清高孤傲又孤芳自赏,悠然自得,不求闻达于红尘。这些诗句里,孤寂的境界是一层,而自我省思又是一层,总体上与西人的自恋不同。写花常常是表达了自爱、自律的精神追求,映照的是幽微、深邃的内心世界。照镜梳妆亦如是。须眉男儿、大英雄如辛弃疾,写荷花“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当然是有寄托在其中。由此一来,看花诗有双重的属性,既能映照花开之美,也能反射灵魂,前后观照之间,不仅有以花自诩的虚荣,也有自我省思的审慎。

“低头采玉簪,头上玉簪坠”。花如人,人比花。中国人尚玉,“彼其之子,美如玉”——群芳之中,玉簪花确实配得上玉字。

标签:
责编:陈康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