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宿迁市区200余块路名牌“上岗”
2024-08-26 12:59:00  来源:宿迁日报  
1
听新闻

“书院路”“广宁街”“鸣凤路”……近期,很多市民发现市区“上新”了一批路名牌,原本没有名字的道路有了名字,还有部分道路换了名字。

8月22日,记者在新增设路名牌的书院路看到,阳光下,“书院路”路名牌造型美观。

“这条路是背街小巷,因为附近有学校,所以行人和车辆很多。现在增设了路名牌,能对车辆及行人通行起到指引作用。”市民刘女士说。

位于市区水韵城东侧的一条道路不仅有了新的路名牌,而且有了新的路名——“鸣凤路”。新的路名牌有汉字和汉语拼音标识,采用绿底白字和白底黑字设计,道路起止点的方向指示标注为红色实心圆点。在附近经营超市的彭先生说:“这条路以前叫‘宝龙西巷’,现在更名为‘鸣凤路’。新的名字很大气,也很有文化气息。”

“路名牌是一座城市的名片,规范、整洁的路名牌能展现城市的品质。”宿城区城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该局按照《宿迁市路名标志设置标准》,对市区范围内的老旧路名牌进行拆除,新增、更换路名牌200余块。今后,该局将持续加大对路名牌的维护和管理力度,让路名牌成为点缀城市道路的风景、彰显城市品质的名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路名承载了宿迁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儿童街”更名为“广宁街”,新的路名让这条街有了历史底蕴。

“因为路两边都是销售儿童服饰的商店,所以很多人在给孩子买衣服时会来这条街。”市区金港花园小区居民孙欣说。

记者了解到,“儿童街”只是百姓的叫法,并不是相关部门命名的。在清代,因为这条街的尽头是官府衙门,所以被称为“府前街”。1929年,这条街旁有了图书室。1931年,这条街附近有了群众活动场所。去年12月4日,市政府正式将这条街命名为“广宁街”。

对此,宿迁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张用贵表示,在为广宁街命名时,有的人提出叫“书库巷”,有的人提出叫“小关庙巷”,有的人提出叫“太平街”。经过充分研究,为了彰显地方历史文化,最后命名为“广宁街”。之所以命名为“广宁街”,是为了纪念宿迁籍抗倭名将刘荣。刘荣是明代将领,智勇双全,在辽宁抗击倭寇时取得了望海埚大捷,被封为广宁伯。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刘荣病逝于军中,被追封为广宁侯,谥号“忠武”,后归葬宿城刘氏祖茔,就在广宁街西端南侧附近。

张用贵说:“刘荣是宿迁人,为了彰显宿迁的历史文化,把这条街命名为‘广宁街’,可以让大家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书院路不仅是城市地理坐标上的一道风景线,还是宿迁文脉传承的“见证者”。

“书院路东起幸福路,西止黄河路,附近有钟吾书院遗址。”张用贵说,“在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这里有了宿迁书院。到了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时任知县华凤喈联合地方知名人士在宿迁书院的基础上扩建成钟吾书院。”

张用贵说:“钟吾书院创立后,严格按照‘先立志再为学’‘静心寡欲、专注于学’等学规来教育学生。那时,钟吾书院在省内是十大书院之一,规模特别大,有100多间房舍。要进钟吾书院,必须是优秀学子。”

“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为了顺应废科举、兴学堂的大势,钟吾书院改为钟吾学堂,开宿迁近代教育的先河。1908年,钟吾学堂改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张用贵说,钟吾书院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宿迁人。

标签:
责编:吴冠文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