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酷暑难耐。这个夏天,在宿迁,有不少劳动者选择坚守在岗位上接受“烤”验。他们在烈日下穿行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在高空中挥洒汗水。近日,记者跟着这些在高空中作业的劳动者一起顶热浪、踏高楼,感受他们用汗水和奉献诠释的爱岗敬业精神。
老旧电梯“更新”
他们在行动
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如今,电梯已经成为人们频繁使用的特种设备。8月4日上午,在宿城区江山城市广场小区,数名工人忙着更换一台老旧电梯。
“我家住在7楼,之前的电梯因为老化经常出现各种小问题。我年纪大了上下楼不方便,现在要给我们更换电梯,我们当然支持!”65岁的居民王女士说。
“7月29日,我们就开始对江山城市广场小区的这台电梯进行更换,每天工作都在有序推进,虽然天气炎热,但施工进度却一点没有耽误,预计8月8日,新电梯可以安装到位,电梯通过验收即可投入使用。”现场,施工人员杨同四小心翼翼地安装着电梯的各个部件,他的脸上挂着汗珠,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但手中的工作却丝毫没有停歇。
杨同四负责更换电梯的居民楼共12层,这意味着他和他的同事要置身高空展开作业。“安装电梯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有极高的专业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在高温天气下,我们要面对更大的困难和挑战。”杨同四说,他们坚持“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原则,佩戴好相关的防护装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展开作业。
最近一段时间,气温较高,杨同四和他的同事对作业时间进行了调整,用多种方式消暑降温,确保身体健康。杨同四说,宿迁市电梯协会还为他们准备了饮用水、绿豆汤等,这为他们带来了一丝清凉。
“我们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想到电梯换好后,能给居民出行带来便利,我们的心中就充满了干劲。我们会继续坚守岗位,认真装好新电梯,让更多居民通过电梯‘直达’幸福生活。”杨同四说。
烈日下“飞檐走壁”
为市民送去清凉
8月4日早上7时许,空调安装工邱凯早早来到宿城区中港雅典城小区,为9楼的住户安装空调。邱凯今年47岁,他从事空调安装工作已经有20年了,由于长期在户外作业,邱凯皮肤黝黑,手掌上也布满老茧。
与客户沟通完空调安装位置,邱凯便和同事开始安装空调主机,接线、接管、包扎……不一会儿,他们就将空调室内机安装完成。“空调安装经常需要高空作业,所以干我们这一行,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邱凯说完,便佩戴好安全设备,动作麻利地从窗户翻到室外,到达安装空调外机的平台。
“安装空调外机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胆子小、力气不大的人干不好。”邱凯说,安装空调外机时,最困难的一个步骤就是将几十公斤重的空调外机搬到安装地点,因为安装工人处于高空,行动不便,还要搬几十公斤重的东西,难度可想而知。
只见邱凯与同事配合默契,两个人合力将空调外机抬到窗外,并进行安装。30分钟后,空调外机安装完毕,而邱凯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汗珠不断顺着脸颊滑落。邱凯顾不得擦拭脸上的汗珠,又忙着调试空调,当空调吹出习习凉风,邱凯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一大壶浓茶、几十斤重的工具包……这是邱凯每天要携带的装备。“我们每天出门背的工具包都有几十斤重,里面装有电钻、空调支架等。”邱凯说,当下正是空调安装高峰期,他每天的工作时间大概有13个小时,最多1天装了10台空调,除了空调安装,他还为客户提供空调维修服务。
邱凯说,炎炎夏日,能够给千家万户送去清凉,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不惧高温
“筑”就城市之美
8月3日上午,在宿迁学院新校区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挥舞着“臂膀”、挖掘机来回穿梭、工人们在岗位上忙碌……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今年42岁的杨海头戴安全帽、身上系着安全绳,正在进行图书馆二层主体钢结构的安装工作,当钢构件被塔吊吊上高空后,他要第一时间爬上钢梁进行调度和安装。
“首先,我们要抓住钢构件上的绳子,控制住方向,然后利用工具把钢构件调整到安装位置,再使用工具把钢构件固定,这时才能松开塔吊的吊钩。”杨海说,夏天,钢结构安装工作很辛苦,钢构件被烈日暴晒后,表面温度很高,若没有手套隔热,工人的皮肤很容易被烫伤。
杨海从事建筑行业已经有20年了,曾参与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的项目建设工作。“干我们这一行要做到胆大心细,因为我们经常需要进行高空作业,我曾坐上升降机到500米高的楼层进行钢结构安装,所以我们要有安全意识,一定要严格遵守规定,穿戴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杨海说。
豆大的汗珠顺着杨海的脸颊滑落,他拿起随身携带的大容量水壶,大口喝起水来。“因为每天在户外作业,我们体力消耗比较大,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为此我准备了这个水壶。”杨海说。
工作一天下来,杨海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考虑到最近的高温天气,工地调整了工作时间,我们每天早上6点上班,中午有充足的午休时间,下午3点上班,正好避开了高温时段。”杨海说,工地负责人还为他们发放了绿豆汤、西瓜、藿香正气水等,让他们在高温下感受到了丝丝凉意和浓浓关爱。
“虽然天气炎热,但施工的每一步都马虎不得,我们会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建设。”杨海说,能为宿迁的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他感到很自豪。本报记者 颜靖尧 朱婉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