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40905172527.jpg
广播剧《探源者》:为中华文明探源者吟颂
2024-06-26 16:4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6月26日宿迁讯 近期,四集广播连续剧《探源者》在中央和省级重要媒体播出,反响热烈。该作品用文学艺术的形式吟颂了考古界“中华文明探源者”的艰辛劳动及其科学发现业绩,主题鲜明,情节生动,事迹感人,科学性强,可谓是时代的美丽强音。

细读作品,其特点显著。

一是突出时代主题。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肩负着宏大的历史使命而受到考古界的高度重视。《探源者》作者抓住这一重大时代命题为写作中心,成功塑造了尹焕章、尹淮、尹嵋以及李济、李学谦等考古“探源者”的人物形象。全剧以尹嵋旁白彰明“文明探源”主旨:“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又以江苏宿迁泗洪县顺山集遗址发现了8500年前稻作农业文明的遗存,从而为淮河流域特别是江苏地域文明探源提供了宝贵实证为案例,巧妙而艺术化地把“中华文明探源”这一时代命题贯穿于整个剧本情节之中,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洞察能力和高超的创作技巧。

二是赞美科学劳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严谨的科学劳动,需要考古学家们持之以恒的投入和长期的艰辛探索。《探源者》虽然是文学作品,但是表述的主题却是现代考古科学和考古故事,作者以严谨的笔法谈到顺山集遗址有关重要考古发现,如所采用的地层学方法、碳14测年方法、顺山集遗址的环濠聚落形态、水稻遗存以及灌溉工程遗迹、绿松石饰品及其加工技术、猴面陶塑、陶鼓、“中华第一陶灶”、青莲岗文化、顺山集文化等,既娓娓道来,也绝不虚构,这正是对考古学家科学劳动及其成果的尊重和褒扬,阐发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剧本中重要人物如尹嵋的生病、诊治、救护等还涉及到一些医学和心理学知识,体现了深切的人文关照。以考古人自身精神“探源”与考古事业“探源”双关,融汇考古学、历史学、心理学的学科内涵,利用这些学科都具备的“层层挖掘”的共同性巧妙构思,虚、实结合,艺、理兼顾,达到了情、境交融打动人心的创作效果。

三是直面现实问题。在剧本中,作者设计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即顺山集遗址的保护及开展“探源”考古工作遇到了遗址所在地方需要开砂采矿发展经济的矛盾冲突,这场“冲突”实际反映了在经济建设中如何协调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实问题,并怎样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作者既描写了矛盾冲突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合理诉求,又顺理成章地展现了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思想观念的改变和识大体、守法律、讲真情的精神风貌,讴歌了考古学家为保护文化遗产所做的不懈努力,同时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情怀给予了应有的赞誉。这种不回避现实问题又交待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创作思路值得充分肯定。

总之,《探源者》采用文学艺术的创作手法,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一宏大的时代主题置立于鲜活的人物行动与故事情节之中,寓思想性、现实性、艺术性、科学性、知识性、情感性于一身,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动人魅力,堪称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作者:贺云翱,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世界遗产》(中文版)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遗产论坛组委会秘书长。

标签:
责编:袁俊华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