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广播剧《探源者》——精神分析心理学与考古学的相遇
2024-06-05 15:59:00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6月5日宿迁讯 听完广播剧《探源者》,我感到该剧构思很巧妙。考古工作是为了探源文明起源,而剧中主人公尹焕章这一考古世家,为何都走上了考古这条道路,他们的动机和驱动力量是什么?考古人自身的精神探源是更为深刻和重要的。剧中主人公尹嵋伴有分离转换性障碍症状,女性患病率占75%,15岁-24岁,60岁以上是两个发病高峰年龄段。如果我们说考古人是从土地暴露的“伤口”——遗迹去发掘文物,解读地域的文明,那么精神分析心理学则是通过一个人外显的疾病症状入手,在来访者当下感受这根线的引领下,一点点回溯过去,去挖掘藏在过去,当时未被处理的“宝藏”——那是藏着个体无穷力量的地方,我们管它叫“潜意识”,是一个人早期原生家庭的“微观历史遗迹”。所以,我们看到的“潜意识”就是考古人眼中的“文物”。通俗地讲,人的潜意识,就是咨询师和来访者需要探索和考究的东西,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自具足的智慧和力量,被生命早期的创伤性经历扭曲、重组,变成生命中一系列的核心信念,成为一个人看世界的视角,以及与你与世界交往的方式。以此类推,考古学家在考古工作中研究的面向是宏观的,巨大的,大到一个部落族群、一个王国、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底色。

情感的延续和代际的创伤隐匿在主角尹嵋的潜意识中,也具象化在她的身体里,长夜未尽、梦魂未解的痛苦表现为晕厥。这创伤始于两个部落的连接断裂,饱含着对外族掳掠的愤恨,也是尹氏家族代代相传的身体印记,更是尹嵋、尹焕章的神经生理失调的症状。心身治疗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去探寻个体潜意识中的深层动机和过去经历对此时此刻的影响。在此剧中的考古活动不仅是寻找历史遗迹的过程,更是人物自我探索和心理疗愈的象征,帮助他们重新连接过去个人、家庭、民族历史的困境,这与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中通过探索童年经历和潜意识来疗愈心理创伤的理念非常相似。最终,尹嵋和赵方刚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再次相遇链接到二块绿松石的再次重逢,恰是修复创伤一个契机,如乌洛波洛斯之环,首尾相接,使得我们从一个人躯体的症状开始,创造了对人类潜意识心灵,以及我们与父辈和祖先之间的不可分割联系的思考,这或许就是疗愈,也是考古吧!

尹嵋、尹淮和尹焕章的经历与心理特征分析

尹嵋:尹嵋在看家乡文物展时晕倒,这一事件显然触发了她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回忆。根据周医生的分析,尹嵋的晕厥与早期的心理因素有关,表明她可能有未解决的心理创伤或压抑的情感。尹嵋最终通过与赵方刚的重逢,开始面对和处理这些心理问题,这表明她的心身症状与她未能处理的情感和过去代际创伤有关。

尹淮:尹淮有着深厚的考古情结,并在这一过程中寻找自我和家庭的意义。他的自尊心和对考古事业的执着,反映了他对家庭荣誉和自我价值的追求。他通过考古活动来证明自己,追随父亲的脚步,显示出他内心深处对父亲的崇敬和认同。

尹焕章:尹焕章作为考古学家,代表了家族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考古事业的贡献,成为了尹嵋和尹淮人生道路上的指引。尹焕章的“癫痫样发作”是创伤的初始,他在病痛中的坚持,反映了他内心的坚韧和对事业的执着,深深影响了他的子女。

 

作者:王昊飞 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王昊飞,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师,中美高级精神分析培训住院治疗组组长。南京医科大学精神病学在读博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教学秘书。先后参与和承担省市级课题及医院和南医大课题3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4部,多年承担南京医科大学多个专业的《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和《康复心理学》的教学工作。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及精神分裂症等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及青少年成长和发展问题、心身疾病的精神分析个体治疗和正念团体治疗。(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创建于1999年,是省内综合性医院中最早建立的同类科室。)

标签:
责编:袁俊华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