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世界戏剧日 宿迁有“好戏”
2024-03-27 09:21:00  来源:宿迁网  
1
听新闻

每年的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设立世界戏剧日并庆祝,是让人们能够看到“戏剧”这一艺术形式的价值和重要性,加深大众对戏剧的认识。

近年来,宿迁市地方戏影响力不断增强,众多底蕴深厚、风格独特的地方戏曲种类不断丰富;传统戏剧、曲艺文化扎根深植,琼音隽美、戏韵悠长,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泗州戏,苏北大鼓;省级非遗项目6项,淮海戏、苏北琴书、工鼓锣、童子戏、淮红戏、柳琴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颇具宿迁地方特色的戏曲。

泗州戏

泗州戏原名“拉魂腔”,起源于今泗洪县上塘镇一带,流行于苏皖边界淮河中下游及淮河两岸,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在古泗州(今泗洪县一带)流行着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调,秧歌号子和猎户腔,这两个曲调同时经当地民间艺人收集、整理,得到丰富和完善,形成“拉魂腔”。由于当时演唱“拉魂腔”的民间艺人多为古泗州人,且唱腔中含有浓重的泗州调,至1952年“拉魂腔”被定名为“泗州戏”,从此代代相传。泗州戏的唱腔随意性较强,演员可以根据自身嗓音条件随意发挥,故名“怡心调”。

李洪湘是泗州戏表演艺术家。2004年被宿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德艺双馨会员”称号;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洪湘出生于泗洪县一个普通家庭,年少时便对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闲暇时嘴不停歇,哼唱着一些不知名的音乐。初中时,在音乐老师的带领下,她接触了8个样板戏,一发而不可收。1977年4月,她凭借其能歌善舞的实力,被当时的泗洪县泗州戏剧团录取,从此拜师学艺,开始系统地学习泗州戏。几十年来,她深爱泗州戏,也深爱舞台,她坚持送戏下乡,深受大众喜爱。

苏北大鼓

苏北大鼓俗称“唱大书”,是以宿迁地区方言为基础的说唱曲艺形式,主要分布于宿迁、徐州、淮安、连云港和皖东北、鲁东南等地区。表现形式为一人表演,一面大鼓,两块月牙板(铜或钢制)。有说有唱,说唱并重。唱时左手摇板击节,右手击鼓。说白时放下鼓板,有时以醒木为辅助道具。唱腔浑厚,有回龙调、慢赶牛、快流水等调式。叙事说理,轰轰烈烈,一人可调动千军万马;一展歌喉,淡淡平平,深切道出人间真情。长篇大书,百唱不厌;言情小段,歌颂模范,教育民众面广深远。

一面鼓、一副板,随地可设,随处可演。苏北大鼓,因为接地气、带着浓浓的乡音乡情,很受地方群众的欢迎。牛崇祥(艺名牛崇光)是苏北大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宿迁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被观众誉为“大鼓状元”。牛崇祥18岁拜师学艺,一直致力于苏北大鼓的创作、表演、发展和传承。当传统曲艺与时代潮流相融合,必将迸发新的生命力。这些年来,牛崇祥不仅在社区表演,也触网“直播”,深受网友欢迎。

淮海戏

淮海戏是江苏地方戏的主要剧种之一,发源于沭阳县,流行于苏北宿迁市、淮安市、连云港市以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地区和皖东北一带。淮海戏的产生与发展,至今有240多年的历史。2019年,沭阳县被授予“中国淮海戏之乡”称号。

相传1570年前后,山东历城唐大牛、唐二牛兄弟俩因饥荒身背大鼓三弦,到沭阳一带卖艺乞讨,从此便播下了淮海戏的种子。淮海戏当时演唱内容多半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使用的乐器是一把三弦,唱腔具有当地民间色彩和方言说唱曲调。

传统剧目侧重于历史和民间故事题材,内容大都体现了反封建反压迫及弘扬传统美德的思想。1930年后,沭阳县抗日民主政府组织文化界和进步艺人对传统剧目加以改造,去其糟粕,使其获得新生,并创作大量宣传抗日救国的现代戏,为抗战服务;同时对启发群众阶级觉悟,唤醒民众投身抗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淮海戏有浓郁的乡土味,语言朴实,与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淮海戏还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长期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大作用。李振东,是淮海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他主演的《杨门女将》《梁祝》《樊梨花》《皮秀英四告》等20几个经典淮海戏曲目,深受群众喜爱。他导演的淮海戏《月牙楼》《牡丹亭》还分别获得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颁发的“导演奖”、省委宣传部表彰的“导演奖”;其导演和主演的《胸章在匣》,荣获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颁发的“导演奖”和“表演奖”。

工鼓锣

工鼓锣又名淮海锣鼓,是广泛受到苏北地区人民群众欢迎的一种地方传统曲艺形式。工鼓锣表演方便,自由灵活,艺人只需携带一鼓一锣,左手敲锣、右手敲鼓,摆上一条长凳便可说唱。一鼓一锣是艺人使用的乐器,鼓小如球,两旁有环,宜吊于鼓叉上;锣小如盘。

一鼓一锣,说的是万家故事,唱的是百姓情怀。张法言从事文艺工作40余年,是省级非遗工鼓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参加市、县(区)义演活动30余场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他和一些曲艺工作者成立工鼓锣传承人志愿者演出队,按需分组到社区演出;在家乡沭阳县桑墟镇当地的中小学办“工鼓锣传习所”,开展“工鼓锣”进校园活动;收集、挖掘、整理传统书目200余本。(记者 裴凌曼)

标签:
责编:贾晓君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