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世界问候日:嗨!请查收来自宿迁的温暖
2023-11-22 16:05:00  来源:宿迁网  
1
听新闻

天气渐凉,初冬已至。我们迎来了一个温馨的节日——世界问候日。不妨在这个温暖的日子里,让我们从真诚的问候开始。

用问候温暖彼此

世界问候日,你最想向谁问候?是日常生活中陪伴我们的家人朋友,还是那些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人?11月21日,记者走上街头采访几位市民。

中午时分,在宿城区新园农贸市场附近,31岁的市民汤硕刚吃完午饭。他告诉记者,虽然已经毕业多年,但他心中忘不了那段珍贵的大学时光。此时此刻,他最想问候的是大学同学。

2014年,汤硕从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毕业。从此以后,他和大学同学每隔两三年会聚一次,但是很难全部聚齐。“虽说生活环境变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不会改变。所以特别希望每一次相聚,大家都能到场,一起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汤硕说。

“这世界上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仰和感谢的人,每一次问候都是一次表达情感的机会。”家住宿城区富丽莱嘉苑小区的市民刘女士说,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很多默默付出的人,比如老师、医生、护士、志愿者、环卫工人等,她最想向这些人,表示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问候方式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吃了吗?”“你好!”“最近怎么样?”从信件到电话再到微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问候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家住市区绿洲豪庭小区的司习成回忆,20世纪70年代,写信是主流的问候沟通方式。“我那时在部队当兵,每个月会写信给家里,一方面是告诉家人我的工作、生活情况;一方面通过信件了解家里的情况。”司习成说,他的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依然省吃俭用供他读到初中,因为识字多,他常常帮助别的战友写家信。

除了和家人通信,司习成和朋友之间也是用信件问候。“我有几个外地的朋友,因为交通不便,很多年见不上一面,所以大家会用信件相互问候,聊一聊彼此的近况。”在“车马慢,书信远”的时代,一封信通常要等上好几天甚至一个月才能被送达。“这种问候方式看起来虽然有些‘古老’,但很值得回忆,我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信件,时常翻一翻。”司习成说。

随着时代变迁,人与人之间的问候方式变得简单而时髦。“00后”许妍介绍,她和朋友习惯在微信上问候,问候语不再是刻板的“你好”,而喜欢使用流行的网络问候语或是表情包。“在网上问候很方便,但仍觉得见面更能传递最真挚的情感。”许妍说。

主动问候是战胜“社恐”的好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网络上可以侃侃而谈。但在现实生活中和他人面对面时,很难开口,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社交恐惧症。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丁云说,大部分的社交恐惧症是不自信导致的。

“每一种问候方式没有优劣之分,但是从心理舒适的角度来讲,建议大家见面时选择适合彼此关系或者社交距离的一种问候方式。其实你不主动去交流,甚至已经给自己定位成社交恐惧,实际上是怕自己不够完美。”丁云说,战胜社交恐惧症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动问候。可以主动和他人打招呼,主动寻找交流的话题,慢慢打开自己的心扉,从而融入社会生活。(记者 王艳珅 臧子青 周妮)

标签:信件;社交恐惧症;问候语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