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深化改革激发人才活力
2022-08-15 15:57:00  来源:宿迁网  
1
听新闻

8月13日,宿迁北斗电子信息产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迎来了新的一天。临近9点,伴着朝阳,“白领”们朝气蓬勃地走进办公楼,开启职场“进击之路”。这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于这群新生力量而言,是圆梦的地方,于宿迁而言,是育才的“摇篮”。

“当前,宿迁正处于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关键节点,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加快做好人才工作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2022年1月6日,市委书记王昊在《新华日报》署名文章中如是说道。

面对空前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宿迁主动对标,加速行动。虎年春节后不久,2月17日,宿迁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向天下英才发出“英雄帖”,以最大的诚意邀请八方英才汇聚宿迁,共同书写“强富美高”新宿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一时间,宿迁春潮激荡,人才强市号角响彻西楚大地。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以改革闻名的宿迁,全面深化人才领域改革创新,坚持敢破敢立、破立并举,在构建人才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上大胆探索,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活力。

启动实施人才引领服务发展“五联五强”行动,推动产业人才联企强链、电商人才联网强市、乡土人才联村强农、教育人才联校强教、卫生人才联院强医,每年新增各类人才超过10万人,到“十四五”末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将突破100万人。

畅通引才渠道。大力推行“三招三引”,在重大招商引资活动中同步安排招才引智、招院引所活动,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引进高层次人才1000人以上,与100所高校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新建各类研发机构100个以上。用好“双落户”机制,让人才“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地方”,扩容“人才编制周转池”,畅通人才在不同体制间流动渠道。

丰富育才手段。实施“工匠培育”工程,支持企业与院校采取合作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每年“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加强产业人才培训载体建设,推动建设省级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建实训基地20个以上。加大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市级人才计划大幅度提高对35岁以下青年人才支持比例。

营造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良好创新生态,需要改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被动状况,需要建立“有能力谁都了不起”的人才选评机制,为创新发展集聚人才伟力。

宿迁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宿迁市急需紧缺人才中级职称考核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克服“四唯”倾向,目前逾千人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对引进人才、科技成果、投资基金、平台载体等给予奖励。

与此同时,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对乡土人才培育力度,拓宽乡土人才发展空间,搭建乡土人才培养平台,一批“田秀才”“土专家”脱颖而出。

“我做了20多年烧饼,从没想过自己也能跟教授一样评上职称。聊起自己的职业,身板更硬了,也更有底气将乾隆贡酥推向全国!”在市湖滨新区皂河镇乾隆贡酥(叶家烧饼)店,乾隆贡酥第十代传人、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刘大勇笑容满面,端出新鲜出炉的烧饼让顾客品尝。在他店里,摆放着许多烧饼包装礼盒,还有各种荣誉奖牌,如“中国地标美食”“江苏省当家点心”“宿迁老字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职称评定让刘大勇这样的乡土人才有了强烈的获得感。目前,全市已有644名乡土人才取得各级别职称、6010人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近日公布的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名单中,宿迁市新增9个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获批数量同比增长125%,创历史新高。

为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宿迁强化金融支持,推出“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等金融产品,为人才打造审批最快、服务最优、成本最低的软环境。加大生活补贴和人才“购房券”发放力度,探索推进街区、社区、孵化区“三位一体”人才服务建设,提升人才工作信息化水平,让人才在线上线下都能有求必应。突出个性服务精准化,妥善解决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人才关心问题,让更多优秀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我是安徽人,来到宿迁创业,在这片沃土上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后来,我把全家的户口都迁到了宿迁,可以说,我们全家都是‘新宿迁人’。”宿迁市宇淇塑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信说。

求贤若渴的宿迁,各类人才立足基层岗位,拼搏奉献,为企业、为宿迁贡献聪明才智。(记者 张立婷 通讯员 李毅 黄德春)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