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守护“舌尖上的文明”从“把口号变习惯”开始
2020-07-14 10:04:00  来源:宿迁网  
1
听新闻

宿迁网讯 “适量点餐、取餐,不食用野生动物,多人同桌就餐时使用公筷、推行分餐,饮酒、劝酒适度。”2020年7月1日施行的《宿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餐饮文明列入其中,呼吁市民在外就餐时注重言行,守护“舌尖上的文明”。

“服务员,麻烦给我几个打包袋。”7月10日,就餐完毕,在市区楚街一家餐厅内,市民程先生在结账前,向服务员挥手示意打包,他要打包的是两盘没吃完的炒菜。程先生说,他不经常在外面吃饭,但只要在外吃,一定会把没吃完的饭菜打包。“没吃完的饭菜拿回家晚上还能再吃一顿,丢掉的话怪可惜的,也不环保。”程先生说,作为家长,他希望能用自己的行为为10岁的女儿树立榜样,让她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笔者走访了解到,在广大市民当中,像程先生这样习惯打包的餐桌文明行为较普遍,除了打包,适量点餐、使用公筷公勺也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共识。

“以前点餐时会点好多菜,不然怕人家说小气,现在大家的观念发生了改变,适量点餐,不够了再加,这样的点餐方式成为了新时尚。”在宝龙城市广场四楼一川烤肉店内就餐的市民郭女士说。她的这一想法获得了身边不少就餐者的认同,大家一致认为,适量点餐、拒绝浪费才是值得提倡的行为。说起这一话题,该店店主感触颇深:“现在顾客铺张浪费现象的确比较少,剩菜较多时都会主动索要打包袋,我们也鼓励顾客的这种行为。”

“健康饮食,文明分餐”“请用公筷公勺”……在楚街状元楼饭店内,每个包间的餐桌上均摆放着这样的红色标语牌,温馨地提醒顾客注重餐桌文明。

该店经理王正博介绍:“之前我们也会给顾客提供公筷,特别是今年3月份复工后,我们更加重视公筷公勺的使用,为店里每个餐位都设置了公筷和公筷架。”为方便顾客使用,该店用颜色区分开公筷和自用筷子,公筷是白色的,自用筷子是黑色的,公勺则跟着菜品走。

他告诉笔者,经过近几个月的观察发现,顾客对使用公筷公勺的接受度较高,尤其是年轻人,为他人夹菜盛汤会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就餐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作为餐饮服务单位,我们也是践行文明餐桌的主体之一,有责任和义务去宣传和引导消费者注重饮食细节。守护‘舌尖上的文明’,还需大家共同发力。”(周妮)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