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秋分时节,走进无锡锡山区羊尖镇严家桥村,青砖伴瓦漆、绿树配红花,十里花海、千亩稻田,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作为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无锡市主会场,严家桥村正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展现出一幅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农业遥相辉映的生动画卷。
丰收里蕴含着农民们一年的辛劳,更是付出的回馈。现场市集上,一批琳琅满目的锡山区特色农产品锡山大米、谢埭荡村鸡头米、斗山白茶、宛山村大闸蟹,羊尖特色农产品严家桥大米、雪桃、葡萄等新鲜上市,吸引大批群众采购“尝鲜”。
严家桥村党总支副书记蔡新艳一边帮着村里的农户张罗一边介绍道,严家桥村多元化的特色农产品已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很多农户拿出了传承多年的“压箱底”的绝技,来拓宽增收渠道,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中秋节首日刚开通的羊尖文旅微巴已成了“网红小巴”。来自常熟的陆先生与父母在界州吃完早面后一同登上这趟文旅微巴,在严家桥公交站下车后,步行几分钟便抵达了严家桥全新打造的老街市集。
“我们想去的地方这趟文旅微巴都能到,所以提前把汽车停在站台附近的停车场,这样也不用担心停车难的问题。”蔡新艳说,自《山水间的家》第三季播出后,严家桥成为热门打卡地,游客量较往日提高近三成。
随着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新农人”的出现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孙科是羊尖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借助无人驾驶辅助系统以及北斗定位及智能化信息系统,孙科用手机即可控制插秧机精准定位和路径规划,作直行、减速、转弯等灵活动作,实现了插秧、播种、收割全过程智能化。
“无人农场建立在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分为有人化、少人化和无人化三个阶段,目前我们正处于少人化阶段。”孙科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广应用,建好“智慧农场”,力求尽早实现农场无人化,为丰收助添科技之力。
科技兴农促丰收,人才助农推发展。作为助农代表,2013年从英国学成回国的朱一鸣,接手了正面临转型瓶颈期的斗山白茶园,通过几年努力,他改善了茶树栽培技术,并结合物联网技术调整茶田管理方式。
“希望能将国外的学习经历学以致用,助力家乡乡村振兴。”朱一鸣介绍,他在事业中融入创新思维,为迎合群众饮茶爱好,引进了不少新品种,同时在线上线下协同销售,还推出中英文双语包装袋,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
助农丰收平台还在不断加固。据悉,为继续积极创造宜居宜业的外部环境,提供安居乐业的政策保障,锡山区成立了“锡山区农文旅产业链党委”,立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农科项目创新、落地、孵化与推广,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同时以文化为引领,充分挖掘并阐释其时代意蕴,科学实施“农业旅游+”文旅产业规划,进而实现文化与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