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龙年新春非遗璀璨,“苏”式年味“热辣滚烫”
2024-02-26 12:10: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当一盏盏龙灯亮起,一张张年画贴起,愈发浓厚的苏式年味儿便随着一场场精彩纷呈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飘进了千家万户。

6大板块700余项与“年文化”相关的主要非遗活动,6286万人次现场打卡,逾115.8亿人次线上参与。从1月18日(农历腊月初八)开始,一直持续到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这个春节期间,江苏重磅推出“水韵江苏·非遗陪你过大年”系列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领略非遗魅力。

非遗项目与传统年俗的碰撞,擦出了怎样的火花?江苏又呈上了怎样带有苏式年味的文化大餐?让我们一起回顾“水韵江苏·非遗陪你过大年”系列活动中,那些“热辣滚烫”的瞬间。

非遗“热”起来,线下展示绘就文化盛景

今年春节,在文化和旅游部“欢欢喜喜过大年”2024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框架下,江苏重磅推出“水韵江苏•非遗陪你过大年”系列活动,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水韵江苏•有趣年味”视频展播、“水韵江苏•年画进万家”、“水韵江苏•古镇过大年”、“水韵江苏•龙年灯会灯彩迎新春”以及“水韵江苏•龙舞展示展演”6大板块活动,内容涵盖传统戏剧、传统舞蹈、民俗、传统技艺等诸多非遗门类。多姿多彩的各式“年文化”相关活动,绘就了一幅“全省共庆新春、人人共享非遗”的文化盛景。

2024“点亮中国灯”——龙年灯会灯彩迎新春全国主会场活动

唤起温暖记忆,灯会灯彩中绽放传统文化华光。2月2日-2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点亮中国灯”——龙年灯会灯彩迎新春全国主会场活动,汇聚了全国15个省市35项灯会灯彩非遗代表性项目150余件作品,生动展示灯会灯彩非遗保护传承成果,搭建全国灯会灯彩非遗项目传承人交流展示平台,让当地群众和游客在张灯结彩中寻味非遗里的中国年;东台西溪灯会从正月初一起,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惟妙惟肖的各类花灯,为游客打造了沉浸式观灯体验;2024常州灯会上,一条长达35米、高15米的炫彩祥龙蜿蜒盘旋,光照之下,每一片龙鳞都呈现出不同色彩,观灯游客赞叹不已;“万象更新——2024南通灯彩艺术展”集中展示了南通地区14位灯彩传承人与民间艺人的70多件代表作品,同时集中展现了南通地区灯彩传承人与民间艺人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过有文化的春节,让年画扮靓百姓家。“龙腾姑苏喜迎新春”桃花坞木版年画展系列活动,展示了《一团和气》《姑苏二十四节气食景图》等200余件桃花坞木版年画作品,让市民游客在年画中,感受江南浓浓“年味”,过个“酥”式姑苏年;淮安博里农民画师饱含创作激情,用画笔描绘了新农村、新风貌,展现了和美乡村的生活图景。

盐城阜宁打春牛

多彩民俗闹新春,古镇新颜过大年。春节期间,苏州周庄围绕古镇、水乡、乡村的空间战略布局,打造独具魅力的江南文化旅游体验,让游客在假日旅行期间感悟非遗魅力、感受周庄年味、融入水乡生活;以民俗巡游热闹开场的无锡梅村泰伯庙会,通过流动表演的形式,营造出欢快、热烈、和谐的喜庆氛围;2024中国·阜宁第七届“打春牛贺新春”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展示活动在阜宁县庙湾古城精彩上演,市民、游客在鞭打春牛中迎祥纳吉;2024“龙行大运‘庙’趣横生”宿迁皂河龙王庙会在人们的热切期盼中正式启幕,精彩纷呈的各类活动让人流连忘返。

海安龙舞快闪

龙狮欢腾舞动,展演“好戏连台”。南京溧水骆山大龙文化节暨溧水新春舞龙盛会启动仪式在和凤镇骆山村热闹起舞,一场传承400余年的民间文化艺术盛宴让所有到场的人过足了瘾;享有“龙中之冠”美称,规模巨大、气势恢宏的南京高淳杨家抬龙搭建起了乡野间的新春狂欢;镇江市龙狮贺岁闹新春大巡游和丹阳“龙腾盛世·白龙闹春”文化系列活动,将春节的热闹氛围彻底“拉满”;在兴化市新区体育馆精彩上演的兴化市2024年新春舞龙表演大赛,14支舞龙团队逐一亮相,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民俗文化盛宴;在海安,一场以“龙腾狮舞贺新年”为主题的龙舞快闪如期上演,热烈喜庆的过年气氛洋溢古城上空;“水韵江苏”——“龙腾狮舞过大年、非遗迎春闹元宵”2024年江苏省“非遗闹元宵”常州金坛专场系列活动,汇聚多种非遗精粹,为游客提供了一次沉浸式体验“非遗闹元宵”的机会。

常州金坛抬阁

从古老农俗到传统灯展,再到流传于江苏大地上的其他民间艺术形式,人们以灯俗、鼓乐、杂技等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山河锦绣、国泰民安的由衷期盼。而当各项非遗项目正极力向世界展示传统文化魅力时,各种线下体验活动也将人们的民俗体验热情推向了新高潮。无锡宜兴市组织非遗与民俗相融,开展龙年开龙窑活动,让传统工艺走出新时尚;泰州市针对学生开展“童年里的非遗”——我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传学及古今,经略贯华夏”等活动,使更多的少年儿童了解本地优秀非遗项目;徐州市围绕年俗主题,组织剪窗花、缝制“迎春鸡”等非遗体验活动,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

非遗“活”起来,“苏式”年味儿飞入“云端”

赏彩灯、逛古镇、看舞龙、唱大戏,现场热热闹闹,云端全景呈现。从“云过年”的应时之策,到“年味儿”的必备之举,“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以新的传播形态呈现出“中国年”的文化味,彰显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云端品非遗,过出新年味。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地非遗保护机构、非遗传承人和广大网友用镜头记录春节年俗,深入挖掘当地非遗内涵,精选体现本地特色的年俗非遗项目,通过视频网络平台进行展播或直播,打造出生动有趣、文化味十足的网上“非遗过大年”,吸引了广大网民在“云端”感受欢乐、喜庆、祥和的春节氛围,体味浓浓的“苏式”年味儿。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江苏各地共通过快手、抖音、腾讯视频、哔哩哔哩等网络平台上传视频6000余个,开展直播200余场。其中,淮安市利用72个非遗账号向快手、抖音、微信视频、哔哩哔哩等8个网络平台上传200个短视频,开展视频直播30余场;南京市利用57个非遗账号向网络平台上传198个短视频;连云港市向网络平台上传976个短视频,开展视频直播72场;苏州市向网络平台上传300多个短视频;盐城市、镇江市分别向网络平台上传200多个短视频;宿迁市组织了62场视频直播活动;扬州市邀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的470位网络达人,对东关街、瘦西湖等景点开展的重点非遗活动进行集中宣推。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上线“水韵江苏·有趣年味”视频展播专栏

“屏端”感受精彩非遗,“刷”出时代气息。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和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还同步上线了“水韵江苏·有趣年味”视频展播专栏,集中展播江苏与春节有关的年俗非遗项目,展示近年来年俗项目保护传承成果,提升人民群众对“年文化”相关活动的兴趣和关注度。截至目前,共有近60部制作精良的趣味视频参与在线展播,这些来自江苏各地的“年味”视频,既具有浓郁的传统特色,又散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造云展览,展出浓厚网上年味。江苏推出的“水韵江苏·年画进万家”——年画剪纸作品云展览,从各地精选了50幅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与时代气息相融的年画非遗作品进行在线展出,成功唤起人们对春节民俗、非遗技艺的回味与守护。

一条条短小精炼的视频,一场场热闹非凡的直播……非遗作品云端相见,网民踊跃参与,传统非遗因此变得更加接地气,也更暖人心。

非遗“火”起来,文旅市场彰显消费新动能

跨越千年的传统非遗项目,经过时间和智慧的洗礼,正以全新的面貌回归百姓衣食住行,受到喜爱和追捧的背后,折射的是群众消费观念的转变。这个龙年春节,江苏各地“亮绝活”引领旅游消费新风尚,通过开展各类非遗项目展示展演,不仅营造出了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还为文旅消费增添更多活力。

第38届中国·秦淮灯会现场人山人海

文化搭台,消费唱戏。第38届中国·秦淮灯会,以儒学文化、科举文化为主线,以经典故事为题材,以点连线、串线连片,兼顾周边节日氛围的营造,共设置白鹭洲公园、夫子庙核心区、老门东等7个展区逾300组灯。春节假期期间,秦淮区接待游客总量达34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为37.5亿元;苏州通过“非遗+文创”“非遗+旅游”“非遗+文娱”的场景交互,非遗从“活”起来迈向“火”起来。据悉,作为姑苏区非遗苏帮菜制作技艺保护单位,松鹤楼、得月楼、吴门人家、江南岸、吴越荣记以及苏式糕团近水楼、苏式汤面同得兴、陆振兴馆等相关非遗保护单位节日期间销售溢满,综合销售额远超预期;在淮安,非遗传承人积极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带动非遗产品热销。数据显示,淮安区河下古镇作为火爆景点之一,春节期间非遗产品广受欢迎,营业额达34.5万元;无锡依托重点景区、商业街区、文博场馆等场所积极开展非遗展销活动,春节期间促消费旺文旅扩内需系列活动实现“开门红”;泰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举办泰州非遗年货网上集市,兴化市、泰兴市、靖江市举办“文旅大集”“新春民俗”“泰FUN年货大集市”“非遗年货大集”等活动,为消费市场升温加力,非遗年货产品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在扬州东站、扬州市文化馆举办的两场非遗年货嘉年华活动,共有40余家非遗企业参加市集活动,线上线下共销售非遗产品近20万件,销售额超1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春节期间非遗产品销售额达8.16亿元。

非遗璀璨映江苏,传统年味入人心。非遗,承载着家乡的记忆,也记录着儿时的年味。为迎接甲辰龙年的到来,营造浓厚的“苏式年味”,江苏各级非遗行政部门精心组织安排各类非遗活动,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共贺新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将欢乐送至千家万户,为人民群众打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年、健康年、快乐年、幸福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纪树霞 张洁茹 王慧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