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东是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斗山花苑社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同时也是斗山花苑社区的“法律明白人”。从事基层工作8年以来,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化解各类矛盾330余起,组织普法活动30余场,每年发放法治宣传资料1万余份,建立了6个网格联系群,2019年因工作突出被评为“无锡市最美网格员”,2022年荣获无锡市第二届百佳“法律明白人”称号。
“居民无小事,事事要上心”是他一贯的工作原则,他常说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赞不赞成是自己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涉及社区公共事务,不仅嘴要甜,心更要热。”
援法议事工作常被戏称“既无权,也无钱,工作全凭一张嘴皮子。”
李海东却认为只要自己这根“绣花针”嘴甜心热,就可以为社区群众办成事、办好事,说不定还能撬动社区大治理。
2022年,斗山花苑小区的自来水、天然气、雨污水管网改造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房前屋后的场地破损严重,一片狼藉。
每天上下班时间,苦不堪言的居民总要为开车进出小区排队加塞问题,吵上几句。
李海东闻讯赶到现场劝架,眼前的情景让他揪心不已:“每天快到家就堵车叫居民怎么过,小区维修资金也不够了,真的是难上加难了。”
他一边对进入小区的车辆进行交通疏导,缓解通行压力,一边对居民说:“很抱歉,大家受苦了,是我们工作没做好,社区一定会尽快为大家解决难题的。”一番话,才让居民消了气。
接着,斗山花苑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召开了“援法议事”会议,李海东和法律顾问现场详细讲解政策法规精神就小区路面维修方案达成民主决策。
会后挨家挨户动员业主签署意见书,积极筹备修整小区路面的专项维修资金,“老大难”问题最终圆满解决。
“建设法治小区,四处‘钻营’,吃几次闭门羹都不算什么事。”
一天早晨,李海东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到达办公室,还没坐下就听见外面有居民在喊:“136单元有人打架了,你们居委赶紧去看看!”
他刚跑到附近就听见嘈杂的吵闹声,看到住户张大爷欲与邻居掐架,立即冲上去控制住张大爷,一边告知张大爷他的行为会带来的后果,在一番劝解后,张大爷也终于平静下来了。
在调解的工作中,他心里也很清楚,打造和谐美丽社区离不开法治保障,营造法治氛围是建设法治小区的关键。
刚开始李海东满腔热血,一头扎进小区分发宣传册,可是一连几天收获甚微,连敲几户居民家门都没开,让他更没想到的是,一些居民的牢骚话、怨气话好像专门为他准备似的,把他堵得心慌。
面对群众的“闭门羹”、牢骚话,李海东没有气馁,决定改变普法方式,用聊家常、交朋友的方式主动融入群众、用心了解群众,谈笑风生间就把社区矛盾纠纷摸排清楚了。
1月15日早晨,李海东刚到办公室,小区王大妈急切地找他:“小李,楼上邻居家漏水把我家地板泡坏了,快帮忙解决一下。”
没有争吵和掐架,新的法律需求脱口而出,这是社区居民对李海东的无比信赖。
“有时候,一个帮助会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
问题到了信访这一步,多半是难啃的“硬骨头”。居民方某曾因拆迁问题多次上访,家庭又屡遭变故,留下年幼的
外孙需要照顾,作为失地农民,方某也没有正式工作,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
得知方某的窘境,李海东第一时间上门送去慰问金和生活用品,方某渐渐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温暖,主动打开敞开心扉与他谈心谈话。
见方某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李海东又萌生了帮助他重新找工作的念头。到方某家做工作,一连跑了几趟,终于劝得方某松口,成为了一名社区信息员。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工作,实现社区共治共享,是李海东化解矛盾纠纷的一项工作法宝。
曾经的老信访户邬某已是小区里的大忙人:业主的车辆占了社区老人们跳舞的广场,他去协调沟通;居民家中水管漏水,他打着手电筒上门帮助联系维修;邻里之间闹了矛盾,他作为居民组长总要劝和调停两句……
“渐渐地有更多的群众加入到社区治理的队伍中,看着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自己的经历去帮助他人,我就很有成就感。”李海东说,“法律明白人就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根绣花针,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我们终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