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人石文平(化名)日前从检察官何强手里拿到不起诉决定书,他身上的醉驾案终于了结。去年7月,他开摩托车醉驾被查,最后因情节轻微、危害不大,检察官判定为轻案且不起诉。案件办理期间,他还参加了8次道路交通公益服务。像这样的案子,成立5个多月的江阴“一站式”轻罪治理中心已办理811件,涉1242人,平均办案速度比以往提高40%。
轻罪案件,通常是指法定刑在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案件。近年来,重罪案件占比持续下降,轻罪案件不断增多,犯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一点,我们体会很深。”刚刚获评“全国模范检察院”的江阴市检察院检察长关开城告诉记者,江阴市检察院年均办案量约5400件,其中年均办理刑事案件约3500件,办案总量约占无锡地区的三分之一。而近5年,江阴的轻罪案件占刑事起诉的九成。
为了高质效办好轻罪案件,江阴市检察院与公安、法院、司法局去年8月1日联合成立“一站式”轻罪治理中心,形成了集轻罪治理、实践基地、新型犯罪研究中心于一体的治罪治理矩阵,针对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案件,集聚公检法司力量,实现“侦、诉、审、执、监”集约协同办理。中心成立以来,案件办理大大提速,实现批量移送、批量告知、批量起诉,“简易+速裁”程序适用率达87.19%,刑事案件平均办理时长缩短44.6%。
21岁大学生刘清(化名)明知他人使用银行卡用于实施信息网络犯罪,仍提供自己名下的银行卡供他人转账,从中非法获利,后因涉嫌帮信案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该案移送至江阴市检察院后,因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作为“简案”被流转至轻罪治理中心。在侦查阶段时,公安机关委托司法局启动社区矫正评估前置程序,对犯罪嫌疑人开展社会调查。该案从受理到宣布不起诉,历时仅1个月。
轻罪治理中心成立以来,220人因符合轻罪认定条件、犯罪情节轻微,做了不起诉处理。“不起诉”不代表可以不用为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责任。轻罪治理中心在江阴市交警大队、江阴要塞派出所和江阴通利观护帮教工作站分设轻罪治理实践基地,开展仿真体验式法治教育、轻罪案件矛盾调解以及未成年人行为矫治、技能培训、精准帮教等,做好不起诉案件的“后半篇文章”。以危险驾驶为例,去年,江阴检察受理748个危险驾驶案,有150个做不起诉处理。案犯除了5年内不能考驾驶证的处罚,还要参与多次公益服务。
前不久,江阴市民程然(化名)酒后开车,被查出血液酒精含量达到130毫克/100毫升,虽然没被起诉,但要参加交通执勤。“喝酒不开车,是对社会和家人负责。”在本地学校门前护学岗执勤5次后,程然对醉驾深恶痛绝,经常劝朋友喝酒不开车。最近,他加入了江阴交通执勤志愿者群,打算经常参加公益服务。
既要释放司法的善意,也要彰显法律的威慑。“‘不刑’不等于‘不罚’。轻罪案件办理的前提是依法治罪,当宽则宽、该严则严。”江阴市检察院澄江检察室副主任张涛说,检察院对决定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依法移送有关主管机关,给予67人行政处罚和党纪政务处分,发出检察意见55件。
“检察办案要既讲‘案结’,更重‘事了’,既解‘法结’,更解‘心结’,实实在在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关开城表示,江阴检察将联合多方力量合力推动矛盾就地化解,一体推进治罪与治理,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记者 倪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