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员”变身为“联户长”,群众的难事、急事上上下下一线牵;“逢四说事”,涉及群众利益的堵点、难点问题集中议、立马办;成立党建联盟,共建共商共创,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锁石社区深入贯彻“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的重大任务,针对社区整体拆迁、居民在外过渡的“人地分离”现状, 坚持以党建品牌为引领,不断探索“跨界”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绘就了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幸福新蓝图。
“朱锁凝心”,绘好基层治理“同心圆”
2020年9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锁石社区400多户,近1700多人整体拆迁,过渡分散在麒麟街道24个小区内临时租住。众多村民像“鸟儿们”一下子飞出了“鸟巢”,这可给社区原有的网络化治理带来了莫大的挑战。
人地分离,但心不能离。村民迁到哪里,党建引领的一根“红线”就要牵到哪里!这根“红线”就是锁石社区打造的党建品牌“朱锁凝心”。
根据村民分散居住现状,锁石社区党委当机立断,重新划分了四个片区,进一步调整规范下属四个党支部组织机构,“两委”委员兼支部书记,确保党内各项组织生活学习制度得以正常开展。有了党建引领的旗帜,分散居住的锁石村民就找到了主心骨。
接下来,社区又重新划定社区“治理单元”。原先的“村长”变身为“区域长”,“网格员”变身为“联户长”,“网格长”、“区域长”、“联户长”组成的“铁三角”,再次联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十米线”。
“名称变了,职责一点也没有少。”原先担任村长的陈来友,如今是一名“联户长”。拿老陈的话说,以前呀,当村长在村口吆喝一嗓子,事情就办成了;如今人分散开了,光是“串门子”摸民情,一天下来也得多走两万多步,可一想到“锁石”这个共同温暖的家,苦点累点也是值的。
社区还依托“朱锁凝心”党建品牌开展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为困难家庭、孤寡老人、困境儿童、残障人士开展健康义诊、走访慰问、心理疏导、上门理发等多项民生实事服务。
在党建品牌引领下,一队队志愿服务的“红马甲”,成为“联动”锁石社区村民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逢四说事”,办好群众贴心惠民事
“热点焦点事必说,群众困难事必说,邻里矛盾纠纷必说,辖区重大事项必说。”这是锁石社区定下的“逢四说事”会,每月的4日、14日、 24日,把困扰社区治理的堵点难点问题,摊在桌面上说,集体议。能解决的,当场决定当场办;不能立即解决的,制定时间表,明确路线图,由专人督办。
自从“逢四说事”便民“直通车”开通,一件件贴心惠民的民生实事很快得以解决。
村民在外过渡操办白事不方便,“逢四说事”会上一提出,社区当即决定利用现有的卫生服务站,设立“白事堂”,专门供村民操办白事使用。
拆迁村民接送小孩上下学难,社区立马与校车公司签订服务合同,投入10万元,为多名小学生提供校车接送服务。除此,社区还多次对接教育主管部门,协调解决过渡期适龄儿童施教区问题,让村民在子女教育上吃下“放心丸”。
针对个别年纪大、行动不便的村民看病难,“逢四说事”会还研究“定制”了方案,安排“入户问诊”“专车接送”。
社区还将党员活动室、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从楼上移到一楼,方便分散村民办事,开通“宁小蜂驿站”,社区工作者八小时“不打烊”办公,提供就业培训咨询指导,帮助群众各类社保服务“一站式”办清。
自打有了“逢四说事”会,群策群议,立马立办,2023年,锁石社区相继解决了主干道太阳能路灯年久失修、种植企业户垃圾清运、公共厕所下水堵塞、九乡河龙桥护坡损毁等“一大串”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老大难问题,赢得了村民一片称赞。
“党建联盟”,不断壮大党建“朋友圈”
成立片区大党委,既是积极响应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
锁石社区党委积极响应区、街道两级决策部署,与属地金陵监狱成立片区大党委,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党建共抓、发展共商、文化共育、文明共建、服务共促,壮大党建“朋友圈”,画出共治“同心圆”。
自党建联盟成立以来,有了“红色伙伴”,两家单位先后聚焦联防安保、文明城市创建、环境综合整治、一枝黄花治理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联动,成为有效推动智慧、资源、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的重要抓手。
锁石社区党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社区还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探索更加灵活有效的工作方法,联合周边更多的成员单位,壮大发展“红色力量”,谱好“村富民美”的时代进行曲。
“人地分离但爱不分离,跨界治理但初心无界。”如今,走入锁石社区,处处可见从“地”到“人”合而共治的生动实践,一幅突破社区“篱笆墙”、延伸治理服务半径的新图景,正跃然眼前。(吴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