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等文件精神,切实推进学校“双高计划”建设,做好省级、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培育,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于2022年11月开展了2022年校级课程示范项目遴选、建设工作。基础教学部顾芸、崔华芳、宋媛媛、肖震老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金乐老师组成的课程团队认真准备,积极申报。2023年1月,该团队申报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学英语(B)”成功获得立项。
立项以后,课程团队以《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指标》为依据,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首先进行课程团队建设。课程团队的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政治立场坚定,有强烈家国情怀,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注重为人师表,具备课程思政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团队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教研时,马克思主义学院金乐老师领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团队其他老师研讨如何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根据《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优势和特点,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的丰富思政育人资源,强化课程育人,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统一。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辩证对待世界文明成果,在比较中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提升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团队教师紧紧围绕“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选取教材。“大学英语(B)”课程选用了“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实用综合教程3(第三版)》、《实用听说教程3(第三版)》、《实用综合教程4(第三版)》、《实用听说教程4(第三版)》。该套教材选取的文章主题本身就有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内涵,尤其是爱观点(iOpinion)部分,联系当下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对单元主题和内容进行发散性的、深层次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社会主义伟大建设成就,为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指点迷津。课程团队立足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开发和再利用,选取和挖掘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匹配的教学材料。在选取补充素材时,团队教师紧扣教材文本主题,选取和主题相合的素材,并且紧跟时代,注意素材的时效性,选取一些时政要闻和社会热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时进行价值引领。
团队教师领会教材理念,发挥技术优势,科学设计教学,结合校情、学情与教学规律合理开展教学设计。每个教学单元找准一条思政主线,引领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层层递进,前后呼应。通过视、听、读、写、思、展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入行”的体验式学习情境。在基于学习语言知识和提升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团队教师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从线上到线下“润物细无声”地设置了具有思政元素的听力、口语、阅读、翻译、写作等学习活动。学生在完成这些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自主学习、交流和协作,批判性地思考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随着这些学习活动的完成,学生能够获得预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并从态度、情感和行为方面达到预期的思政育人目标。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团队教师将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嵌入语言和知识技能的评价当中,采用“显性和隐形维度相结合”的方式。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评价以显性为主,育人目标的评价以隐形为主。在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时,教师除了对学生词汇丰富程度、语法准确度等语言知识和技能设立评价指标外,还根据育人目标设立评价指标,达到对语言目标和育人目标的综合考查。
经过半年的建设,“大学英语(B)”形成了多个课程思政特色案例。在这些案例中,团队教师用顶层设计整体协同去推进课程思政,构建纵向和横向贯通的课程思政体系。注重提升学生多元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从多元文化共存的视角去了解中文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在学科核心素养和思政并重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凸显语言的应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有更直观地体验,让知识真正内化、转化,实现知行合一。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学英语(B)”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和同行的好评。学校的学生考评数据显示,团队教师师德师风评价得分为100分,总体评教得分为96分,学生学习满意度达98%,位于全校前列。校内、校外同行对“大学英语(B)”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及实施效果认可度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