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糕是刚做好的吧!白糖的、麦汁的、南瓜味的各来5条!”临近春节,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农贸市场东大门的宏凤年糕直销店内人气满满,不少顾客购买年糕都是5条、10条起买,拎在手里沉甸甸的,余温驱散了冬日的寒气。
距离直销店两公里外的宏凤年糕工厂内同样是一片热闹忙碌的景象。糯米经过3小时浸泡、4小时静置,都吸饱了水分,糕点师傅随即进行磨粉、分团上蒸,这之后便到了重头戏:踩糕。师傅娴熟地将蒸好的整块年糕倒入特制的木框中,裹好薄膜,包好青花布,再铺上草垫子,以脚后跟着地、脚尖微翘的方式,站在糕上踩踏。“左一脚,右一脚,踩出年糕步步高,一年更比一年好……”恰到好处的力道循着次序来回踩踏在年糕上,不出10分钟,年糕就踩踏好了,经过蜡线分割,每一块都方方正正,糯香扑鼻。
除了制作脚踏年糕,在这个2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里,还有不少身穿洁白工作服的师傅,或正熟练地手工搓制各色团子,或正忙着将刚出笼的糕团逐一分拣,有条不紊。
无锡素有过年吃糕团的传统习俗,“糕糕”兴兴、“团团”圆圆,皆是美好祝愿。“过年这段时间一直是糕团销售的旺季,前几年受到疫情冲击,今年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脚踏糕制作技艺宏凤年糕坊的第四代传承人沈静娟告诉记者,这个月,她在无锡农博会“冬之年货季”活动展销区上摆摊,3天销售额近3万元;随后她又“转战”市民中心开设摊位,在高峰期两小时的销售额就达上万元。在线上,宏凤年糕坊微信视频号直播间,连日来的观看人次都稳定在1.3万左右;天猫店铺内,多款人气产品的月销量都达到了1000多单。“线上线下都有很大的突破!今年半个多月的销售量,差不多是往年整个春节前后近2个月的总和了。”沈静娟欣喜地说。
脚踏年糕的火爆销售,除了离不开手艺人抢抓机遇以及创新“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也同样离不开食品安全整治提优工程的提档升级。近年来,无锡大力推进集中加工区建设,引导235家传统食品小作坊入驻实施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并对培育的193家省、市两级“名特优”食品小作坊进行多渠道推介,激发小作坊提优动力和发展活力。“我们希望传统的技艺可以在更安全、更放心的食品车间进行生产,我们精心把控每道工艺,确保顾客每一口糕点都吃得安心。”沈静娟说。
记者 魏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