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险情处置既“快”又“准” 泰州建成长江防洪一小时应急响应圈
2022-12-16 06:32: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陆秀婷

“永长圩发生管涌险情!”接到抢险指令后,泰州沿江街道、口岸街道、海螺水泥、杨湾嘉益、中海油气、海泰油品、高港港务、滨江专职消防队分别组织抢险队伍赶赴现场;沿江街道内高港闸仓库、码头企业各紧急调运储备编织袋1万只、土工布0.5万平方米;高港港务、杨湾嘉益各提供工程车6辆,抢险人员、物资、车辆全部到达后,抢险突击队立即组织抢险……这是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防汛抢险一小时应急响应圈应急抢险演练中的一幕,人员集结、物资调运、车辆调度、管涌抢护,险情处置既“快”又“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泰州地处长江下游,岸线总长97.78公里、江港堤防总长161.64公里、通江防洪设施191处,由此构成长江防洪屏障。“每年进入主汛期,受上游洪水影响,防洪形势尤为严峻,构建长江防汛大安全大应急防线的重要性、必要性不言而喻。”泰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葛志晖告诉记者,今年7月,泰州在全省率先出台《长江防线防汛抢险一小时应急响应圈编制方案》,从现场地形、交通组织、人员集结、物资配送等9个方面指导响应圈建设,确保汛期长江防线一旦发生险情,一小时内各类所需人员、物资、装备全部就位,并迅速实施抢险救援。

目前,泰州根据长江防洪屏障行政区划、风险种类、隐患分布、交通条件,整合沿江高新区(高港区)、泰兴市和靖江市的13处人员集结点、38处物资装备储备点等防汛抢险资源,科学划分为5个响应圈,即高新区(高港区)沿江圩区应急响应圈、泰兴市沿江应急响应圈、靖江市西部应急响应圈、靖江市中部应急响应圈、靖江市东部应急响应圈,构建起市防指统一指挥调度、响应圈内部资源共享、响应圈之间优势互补、各响应圈快速协同响应的应急处置新模式。

“在抢险时最怕遇到交通拥堵,耽误最佳抢险时机,严重影响抢险效率,现在通过固定防汛抢险快速保障通道,公安部门迅速响应,实施交通管制,我们抢险部队能以更快速度集结,抵达抢险部位。”沿江街道水利站站长姜曲深有体会,防汛抢险就是与时间赛跑,指挥精准快速,抢险工作才能更加科学高效。

为了改进传统的经验决策、文字预案方式,泰州市水利局创新绘制《泰州市长江防洪抢险决策指挥图》,让指挥人员第一时间掌握险情发生地点、周边地形、出险类型,便于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全面掌握抢险人员、物资和装备分布位置和储备数量等信息,便于就近选择最优线路快速调配;评估风险影响范围,便于快速撤离涉及群众,减少次生灾害;持续跟进后勤保障,保证应急处置战斗力的持续发挥等。“一图胜千言。这张指挥地图极大提高了指挥人员临场应急处置的效率,也方便指挥指令的执行,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赢得时间。”葛志晖说。

响应圈实现应急抢险资源整合,离不开大量基础数据支撑。泰州市梳理长江岸线风险隐患及防汛抢险资源,形成以各响应圈抢险队伍为核心,以装备、物资、应急功能组为辅助,周边应急物资、装备、运输企业为保障的抢险资源数据库。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融合水利基础数据、监测数据、业务数据等二维平面数据,共涉及江堤、节制闸、闸站、涵洞、船闸、人员集结点位、物资装备储备点位、抢险通道等12类4960项数据。

泰州市还在长江沿线搭建“人工巡查+视频监控+预警监测”防汛监测预警体系,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各类堤防险情和涵闸险情。今年7月,位于永安洲镇长江主江堤的幸福闸突发闸门钢丝绳拉断险情。险情第一时间被发现,随后属地政府、相关部门,市水利局、市防指相关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迅速启动响应,准确完成应急处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葛志晖表示,泰州建设长江防洪一小时应急响应圈将由长江防线逐步向内陆纵深推进,加快推进全市域防汛抢险一小时应急响应圈建设,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防汛安全防护体系。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