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丰县聚焦流动党员制度机制建设、关怀服务管理等重点,不断加强和优化全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现了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更有为”。
练好“基本功”,准确掌握动态数据。每年对流动党员基本情况进行细致摸排,建立流动党员数据库,将流出党员纳入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确保基本数量、流动原因、流动方向、联系方式“四明白”。及时将流出党员信息向流入地党组织进行申请提交,及时将流入党员纳入本地党员管理。建立外出报备制度,党员长时间外出前,向所在党支部备案,报备外出事由、去向和时间,确保党组织实时掌握去向动态。
打好“组合拳”,谋划构建关怀机制。建立流动党员“1+1”结对制度,畅通双向沟通机制。为全县流出党员每人指定1名在家党员结成对子,每月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流出党员思想和工作情况,介绍村(社区)发展变化情况、传达党内重要信息等。探索在县外流入地党员较为集中的区域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将流出的党员纳入组织管理,让流出党员“身在外地,温暖如家”。规范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要求党员外出后接受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返回后如实向本地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相关情况。对其他外来流入党员就近就便编入属地党支部,与本地党员一同纳入有效管理。丰县师寨镇组织党员干部积极联系群众,将“1+1”结对制度落到实处。
把紧“三条线”,考准盘活“云”上管理。督促引导各流动党员关注“丰县组工”微信公众号,每天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丰县党建工作动态,积极传播党的声音,让广大流动党员线上实时获取学习资源。探索“线上组织生活”新模式,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以“微”会议、视频党课等形式,解决流出党员无法现场参与组织生活的难题,同时每月在微信群推送学习材料不少于2次,引导党员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发表感想感言。用活新“云”平台,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增强党员学习自觉性。
共话“桑梓情”,用心引导作用发挥。广泛开展流动党员“归家建言”活动,印发、刊发《致全县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向流动党员公开咨询服务电话,通报家乡情况、提供政策咨询、宣传优惠措施;利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假日流出党员集中返乡时机,通过举办座谈会、观摩会等形式,鼓励外出党员返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为本地困难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丰县师寨镇已有外出党员返乡加入到后备干部队伍中,在带动群众发展致富、助力家乡发展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实现有所作为。 鲍中平 胡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