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不放弃!36年后骨肉终团圆 七旬老人一声“儿啊”让人泪花流
2022-08-21 08:26:00  来源:扬子晚报  
1
听新闻

“这几年,我撑着这一口气,就是想见到失散多年的小儿子。今天,我终于圆梦了!”19日上午,在镇江市公安局润州分局会议室内,73岁的吴以泉和69岁的朱红哎夫妇,紧紧抱着离散36年的儿子,一句“儿啊”,众人泣不成声……

带儿子去北京看病意外走失

1986年3月30日,对于家住镇江市原丹徒县黄墟乡的吴以泉和朱红哎夫妇来说,是他们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天。吴以泉和朱红哎夫妇育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吴宝健1978年出生。“在小儿子宝健4岁的时候,患上了角膜炎,使用链霉素后导致听力障碍。”朱红哎缓缓讲述儿子丢失的过程,“在朋友的介绍下,1986年3月29日,我和丈夫带着宝健前往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生诊断后表示没有针对性的医疗措施。本想立即回家,但想着头一次来北京,3月30日上午,吴以泉和朱红哎夫妇带着儿子和朋友一同在北京景区游玩。走着走着,儿子宝健拉了拉朱红哎的衣角,想要停下来歇歇。但就在停下来休息的短短两分钟里,在景区如长龙般蜿蜒的参观队伍里,朱红哎惊慌地发现:儿子不见了!

“找了大概两天,我们在儿子走丢地点附近的大街小巷穿行呼喊,花光了当时可以拿出来的所有积蓄,实在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先回了镇江。”回忆起那段经历,朱红哎不禁潸然泪下。

“回到镇江后,我托朋友拿着宝健的照片和派出所相关证明寄往了北京日报社刊登了寻人启事,希望能够得到一些线索和消息,但也一直没有回音。”朱红哎抚摸着当年的寻人启事。

“过了大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又去了一趟北京,到前门派出所和北京收容所备案,也找到了街道做了登记,之后每隔几年,我都会去一趟北京。”受制于当年技术和现实条件所限,夫妻二人一直没能找到孩子。

多年寻子梦不灭,终遇转机

2021年1月以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今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吴以泉的亲戚吴先生看到润州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戴新年好人工作室”曾帮助寻亲成功的宣传报道,迅速将这一消息告知了他们。

8月1日下午,夫妻二人前往润州公安分局七里甸派出所免费采血点,完成了血样采集。

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比对,刑警大队技术队队长冷旭栋发现,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警方录入的名叫王小平的生物信息与吴以泉夫妇高度吻合。王小平极有可能就是吴以泉夫妇36年前丢失的儿子吴宝健!“王小平是在流浪过程中被领养的。”“目前听力、语言都存在障碍,只能通过手语或者微信进行沟通。”“他记得自己小时候应该是住在南京附近,还到南京去找过父母……”在两地警方沟通联系过程中,每一条获取的信息都将王小平是吴以泉夫妇36年前丢失的儿子吴宝健的可能性不断提高。在收到衡山寄过来的血样后,冷旭栋连夜进行比对,确认王小平与吴以泉夫妇存在亲缘关系。冷旭栋第一时间将结果告诉了吴以泉朱红哎夫妇。

”8月19日上午,在润州公安分局会议室里,吴以泉夫妇紧紧抱着王小平,久久难分。通讯员 吴步琴 曹伦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标签:北京;儿子吴宝健;儿子宝健
责编:孔婧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