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保持联系,扩大代表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活动的参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发挥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
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保持密切联系,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也是保障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无锡市锡山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把高质量推进“双联”工作作为提升代表工作水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广泛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密切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群众的联系,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充分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两个联系”常态化、制度化,使全区人大工作更加精准、更有作用、更贴民心。
服务大局,联系代表共谋发展
人大代表来自各行业、各方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向群众传递党的政策理论和党委的决策、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锡山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联系代表工作,今年上半年,由常委会领导领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了多个不同主题的主任接待日活动,广泛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并将有关情况汇总形成《代表之声》专刊报送区委及政府有关部门参考。其中,在一次主题为“战胜困难,赢得挑战,坚决实现保发展、保增长目标”的主任接待日活动中,锡山区多位企业家代表聚焦特殊时期企业经营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需要政府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刊发后受到锡山区委主要领导的关注和批示肯定。锡山区人大常委会的其他组成人员,按照实现全区人大代表全覆盖的目标要求,明确联系责任对象,通过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做到联系代表全覆盖,并将代表反映的意见建议上传到线上履职信息平台形成履职档案,以便进行汇总和交流。
建好载体,联系群众落到实处
锡山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高质量建好代表履职平台,作为筑牢代表联络阵地的有力支撑,努力将代表履职平台打造成为同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新型纽带。及时出台实施意见,按照统一规范、合理布局、方便群众、讲究实效的原则,持续推进代表“家站点”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达标,逐步实现对各板块、各选区的全覆盖,实现对全区各级人大代表的全覆盖,真正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厘米”。今年,锡山区人大常委会进一步规范了代表“家站点”运行管理,完善建设标准、运行规范等制度,推动代表联系选民群众常态化、制度化,保证各级代表每月定期到“家站点”接待联系群众,推动平台真正用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让代表与群众更加贴近、联系更加便捷、服务更加有力。探索在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代表联系窗口,按照一个接待场所、一套内容上墙、一个指示牌、一块电子屏、一本登记簿、一套制度等“六个一”标准进行设置,形成“家站点窗”四类平台齐头并进的新格局。同时,依托代表履职信息平台,畅通人民群众与代表线上联系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齐发力的方式,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做到每次开展接待联系活动事先提前预告、事中周密组织、事后跟踪问效,保证活动效果。
建章立制,完善“双联”工作机制
做好“双联”工作,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科学、规范、系统的工作机制。今年以来,锡山区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代表联系的意见》《主任接待代表制度》《关于高质量推进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的实施意见》《代表联系群众的意见》等文件,这一系列文件的制定对相关工作的主要内容、基本方式、组织管理、标准要求、服务保障、监督机制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不断提升联系代表和群众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使“双联”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以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不断巩固和提升“双联”工作整体实效。同时,注重建立和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广泛宣传优秀代表的先进事迹,充分调动全体人大代表的积极性,让代表能够更广泛、更深入、更经常的参与到人大各项工作中。
“人大工作,主体是代表、基础在代表、活力看代表,只有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才能更好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同时,人大代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通过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可以引领基层群众积极投身‘强富美高’新锡山现代化建设,推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锡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章红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