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张露 邵婷 记者 丁小玲)“今年60岁,没想到退休了还住上了湖景房!”傍晚时分,居住在大厂街道湖滨小区的沈翠珍站在自家阳台上,拿出手机拍下一张桃湖公园的夜景照片,发送在朋友圈。她说啊,生活在大厂,幸福感满满。
老大厂人都喜欢把大厂称为“大厂镇”,为何喜欢这样称呼,“因为在这里有家的感觉,骑个电动车,15分钟内啥事都能办妥!”住在这里30年的沈翠珍感慨。一座小城,一份归属,有家才有爱。
绿色,推门就可见
十年前,桃湖公园还是刘家湖水库,因为曾经作为鱼塘、雨水汇集、农田灌溉水源以及部门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所用,所以生态环境不尽人意。2020年,江北新区将这里规划为自然生态、风格独特的城市绿地,打造成现实版的“桃花岛”。短短10个月,去年春分,这片40公顷的水库,摇身变成了世外桃源,成了江北地区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除了桃湖公园,陪着每个大厂孩子长大平顶山公园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变化。
在平顶山公园内,有几处古香古色的建筑,建筑中间的纳凉广场上,中老年人有的坐在树下促膝交谈,有的站在树下比划着太极拳的招式,个个乐在其中。王女士住在扬子五村,周末的时候喜欢和爱人一起来公园散步,“绿化好了道路修了,走到哪都能坐下来休息,真好。”上山道路由原先的八十公分拓宽至如今的一米五,破损的青石板台阶也变为了完好的花岗岩,两侧新增的栏杆扶手更是显得坚固稳定。沿着下山步道一路走,山下一片绿意盎然,其间,还点缀着一点亮色。鹅卵石与大理石组成的蜿蜒小路伸向远方,常春藤、日本矮麦冬遍布两侧,市民正悠闲地散步说笑。
出门满眼绿,抬头是美景,大厂的城市公园,为民而建。
事情,出门就能办
去年三月,大厂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搬迁至毕洼西路99号,服务大厅正式投入使用。从“便”民服务中心,到“为”民服务中心,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足以体现街道工作人员把大厂人的事办好的决心。功能再造、流程优化,格局合理、模块齐全,加上热情细致的真诚服务,每一位走进服务大厅的办事群众都收获着全方位的服务体验。
秉承着“满意只有起点,没有最好;服务永无止境,只有付出。”的宗旨,为民服务中心把服务再进一步,启动了“街社同权”通办改革项目,通过下放街道服务事项办理权限到社区,让群众办理业务不再多跑路,住在街道辖区24个社区的居民在家门的社区就把事儿办了。在大厂务工的李女士家住和平社区,儿子在大厂就学,听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可以办理南京的居民医保,就来社区咨询一下怎么去街道办理,“您来对了,现在不用跑街道,咱们社区就能办。”社区全科社工一般帮李女士办业务,一边把李女士拉进微信居民网格群组,“您居住地的网格员在群里,下次有事您也可以提前咨询她。”顺利办完业务的李女士高兴地说道,来大厂打工一年多,越来越喜欢这里,便捷热情的服务让身在异地的自己有了回家的感觉。
一项项便民利民的措施诠释着大厂深化内涵式改革的初心。将事项下沉至家门口,拉近的不仅是群众往来的物理距离,更是与群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温度,变化在身边
楼道灯,是每一位回家的人归途中的“指路灯”。一盏灯要多亮才能照亮一座城?
“咚,咚,咚……”随着一声声走上台阶的脚步声,杨庄南村昏暗多年的楼道又被重新照亮。“新装的楼道灯好亮哦!我们再也不用摸黑上下楼了。”这次安装的楼道灯把70岁的郭秀英高兴坏了。
大厂街道辖区范围内共有63个老旧小区,小区建筑年代久远,许多楼道灯已经损坏,楼道昏暗问题成为了小区居民的“心病”,阻碍着居民的夜间出行。为了解决这块“拦路石”,街道启动了“点亮楼道灯,照亮邻里心”亮灯工程。随着亮灯工程的不断推进,一盏盏楼道灯在楼层中安装,夜晚的楼道又重新拥有了光明。
为了让居民在冬天回家时能享受温暖,大厂街道主动对接中燃公司,积极推进小区集中供暖,打造“暖居工程”。因为多数是在成熟的小区安装暖气,所以很多居民心中也存在着不少疑惑。“家里铺设管线会不会破坏装修?”“暖气片占不占地方?”
针对居民提出的一系列与供暖相关的问题,街道和施工公司现场答疑解惑,消除居民顾虑,“已装修好的房屋,安装的是户内暖气片,暖气片都是根据现场环境进行设计,实际安装之前,有专门的设计师上门测量画图,设计安装点位,并采用暗管的方式将管道走在隐蔽处。”室外冷雨寒风,室内暖意融融,成为了实现集中供暖小区居民冬季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盏盏楼道灯,点亮了居民的回家路。而一根根通向家中的暖气管道,温暖了房屋的同时,更温暖了人心。
在居民们的个体视角中,过去的十年,大厂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改变”是十年来大厂发展的关键词,而日子越过越好,是大厂人民一直以来的向往。下一个十年,大厂人的幸福,将继续从这个“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现代化滨江新城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