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吴婷 记者 丁小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积极地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2月8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表彰全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决定授予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龙尚村党委等65个集体“江苏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称号,授予丁鸣鸣等200名同志“江苏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称号。来自南京江北新区葛塘街道官塘河村的村党总支书记王超位列其中。
他是村容村貌的“粉刷匠”
熟悉官塘河的人都感叹村里这两年发生的巨大变化:村内道路笔直宽阔、树影婆娑、绿水环绕、村容整洁,展现出一副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的乡村画卷。村容村貌的变化,离不开带头人王超。
成为官塘河村的当家人后,王超主动深入党群干群,梳理群众反映问题,逐个加以解决,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人居环境整治期间,他带着两委班子踏遍26个组,挨个召开组民代表大会,做了大量思想工作。那段日子,给王超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经常晚上到村里走访和村民们一起开会讨论、研究。为了让村民们看到整治工作的好,村里还多次组织党员和群众到新区周边美丽乡村点参观,并拍摄大量照片和视频带回来给村民们看。
有了村民的配合与支持,环境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同时,村里依托“四好农路”建设,对辖区主干道路漫陈线、井常线等10.6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并铺设柏油,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亮化提档升级,为辖区群众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借助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村居旱厕拆除、户厕改造工作,累计清理院内外旱厕463个,完成户厕改造1048个,基本完成辖区农户厕所无害化改造。
在王超的带领下,官塘河村以生态文明村居建设为目标,结合美丽乡村、宜居、水美乡村示范点建设等工程,完成西部干线及余边、余巷的主干道路灯亮化工程,船王余、漫张人居环境示范点及葛竹路道旁树种更换工程稳步推进,风西、章徐2个危房改造及周边当家塘清淤整治打造工程按期竣工,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整洁、美丽、和谐”的宜居自然组。
他是带领村民集体增收的“金管家”
作为街道的年轻干部,王超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每次外出参观学习或者有农业专家下来调研,他总是主动沟通交流,倾听建议,寻求官塘河村发展的路径。
环境变优变美了,如何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是王超思考的问题。伴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起,以他为首的村“两委”班子凝心聚力,破解乡村发展中的难题,探索产业振兴路径,为创建文明村奠定物质基础。
他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好现有资源,于是村里梳理辖区闲置的水面、土地等资源,进行二次发包,变“旧资源”为“活资产”,培育特色种养殖户,通过土地入股方式增加集体收入。这个思路同样适用于农民增收,在梳理整合辖区45-65岁闲置劳动力后,村里组建了南京船王余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承接道路管养、绿化管护等辖区基础管养工作,并依托智能制造产业园进行劳务输出,为农民增收。
2021年,官塘河船王余被评选为南京市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吸引了不少游人参观游玩。王超和村两委班子通过调研、学习,决定围绕一个“农”字,积极探索“党建+农业+教育”新模式。他们依托辖区美丽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青少年耕读实践基地等阵地资源,将农业观光、特色种养、校外课堂、农耕实践融为一体,形成一产、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出一条涵盖农耕文化、农田知识、科普教育、试验示范、公共服务等多重功能的青少年耕读精品路线。目前,耕读实践基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村里先后组织开展的校外课堂活动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不仅如此,官塘河村以探寻农家独特风味的食材为主,创建了“寻味官塘”品牌,通过农户+合作社+第三方平台的运营模式,统一品牌和包装,同时为当地草鸡蛋、咸货、酱菜等农副产品赋予文化含义,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在王超的带领下,官塘河村开启了增收致富“加速度”。
他是提升党建向心力的“红先锋”
作为村党委书记,王超始终牢记使命抓牢主业,惠民优先,作为党员又是带头人,他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亮承诺、做表率,定期入户走访,开展志愿活动,带头扛起书记抓党建的“第一责任”,每年制定党建责任清单,细化任务目标。
农村工作开展难,主要难在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存在隔阂。在王超的带领下,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常态化,作风制度、谈心谈话制度、为民服务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流程等相关内控制度及规范工作流程一一落实,让村级班子成为群众相信、上级党委放心的好班子。
干部带动是关键,村民自治是核心。如何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变“逼我干”为“我要干”?官塘河村走出了一条红色网格推动村居治理的新路。在网格管理的基础上,构建“1+5+7红色网格”,吸纳普通党员、村民组长、有威望的组民、妇女代表组成的党群志愿队伍,帮助居民办实事、解难题,全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同时,积极推行“党群微家”建设,形成“党群服务中心——党员微家前沿阵地——党员个体”的党建工作模式,进一步拓展延伸党员教育管理载体,为集中学习、集中谈事议事、精准服务群众提供便利。
村委会创新研究制定了“红色网格+评分积分社会治理红黑榜”制度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对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各类文体活动以及在乡风文明、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进行积分管理,实行“一月一评比、一月一公榜、一季度一兑换、一年一评优表彰”,引导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村里搞积分制,现在我们每天不仅把院子收拾干净,还要在房前屋后多种些花花草草,争取多挣点积分。”谈起积分制,村民们的兴致很高。“积分制实行可以说是一呼百应,大伙积极得很,生怕自家落后。”王超说道。变带头干为一起干,从大乱、大治到大美,党员干部之间、村民之间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都加强了。
选准一个好书记,带领一支好队伍,形成一个好思路,走出一条好路子,方能成就一番新事业。在家人眼中,王超是个“大忙人”,见面总是“匆匆一面”;在同事眼中,王超是个“工作狂人”,干工作不知疲倦;在群众眼中,他是个“大好人”,是最受群众欢迎的“贴心人”。不管遇到多少难题,王超总能从容化解、妥善应对。他以赤诚书写初心,以担当砥砺奋进,始终战斗在乡村振兴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