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入山林。”
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全体南京海关人的奋斗方向。南京海关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借力消费扶贫开展精准帮扶,向滨海县贫困群众交上一份育先机、开新局的圆满答卷。
缘起
今年3月,南京海关选派帮扶干部曹振洋赴滨海县挂职担任八滩镇岔河村第一书记。谈到扶贫工作时,村两委干部经常苦笑说:“村里除了水稻和小麦其他啥也没有,一旦帮扶干部走了,村里又回到老样子了。”
这些话不由让他深思,实践一再证明,“输血式”帮扶或可解一时的困难,却不能形成稳定、长效的致富机制,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需要真正拔除“穷根”,夺取脱贫全面胜利必须增强“造血”功能。既然村里的农作物主要以大米为主,为何不尝试把大米销售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呢?
实践
五一假期尚未结束,曹振洋就实地考察多家当地米厂,在岔河村及周边乡镇进行调研,对扶贫产品进行全面考量。今年6月,在他的指导下,由岔河村牵头,与周边三个经济薄弱村共同成立集体所有制的四鑫农业发展合作社,以合伙经营的方式,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合作社依托自己村的农产品,以滨海大米为主要销售载体,建立统一的区域品牌、销售渠道和营销平台,带动低收入户种植优质滨海大米,解决贫困户稻米销售难、利润低的问题,所有利润按比例分配给四个村集体,村集体再向本村低收入农户分配收益,最终实现低收入农户得实惠、村集体经济稳增收。现已与中国铁路上海局有限公司、江苏省气象局、扬州大学、常州大学、AO史密斯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协鑫滨海发电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单位食堂签署大米长期采购合同,定期供应大米,实现稳定的双向供销机制。
端午节、中秋节期间,曹振洋积极协调后方单位采购滨海地区的特色农副产品,海关系统累计购买滨海农副产品共计9908份,实现销售额126万余元,所得收益百分之百转交给村集体。预计今年村分红收益可达到18万元,378贫困户从中直接受益。
创新
尽管滨海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甚至有不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产品品牌知晓率偏低,产业规模较小。除了大米销售外,如何推广滨海特色产品,成为曹振洋一直思考的问题。今年8月,他经过数次现场调研并与中国铁路上海局沟通协调,在滨海港高铁站内成立以扶贫产品为特色的专营店,借助高铁枢纽优势,打造21种滨海特色产品,通过线下销售,扩大滨海品牌的知名度,并吸纳本地贫困群众前来就业。作为中国首个落户高铁站的扶贫商品专营店,被人民网、新华日报、江苏省委新闻网、江苏经济报等16家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报道。同时,他还组织开通微信小程序等线上销售渠道,确保线上线下同时销售,构建本地特色的扶贫消费产品销售平台,真正打通消费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逐步建立滨海大米的长期销售渠道,特色农产品的线下销售渠道,微信小程序的线上销售渠道,构筑滨海大米有稳定收益、特色产品有稳定利润、线下线上销售有稳定客源的三方面创收模式,最终打通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实现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消费扶贫的精准实施,帮助村集体经济形成长效发展机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