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研究院招募万名志愿者众筹搞科研
原标题:招募万名志愿者众筹搞科研

哈佛医学院教授彭仲康展示用于科研众筹的手环和心率仪。本报记者 李凯摄
15日,中国(南京)软件谷的美中动态医学研究院发起了一场“凑份子”做科研的公益众筹活动——在全国招募1万名志愿者,要求佩戴手环和心率仪达一年时间,采集生理大数据用于中医研究。活动得到哈佛医学院科研团队和华为公司支持,目前正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同步发起。作为回报,参与者可获得哈佛医学院科研团队的动态健康报告和建议。这个号称南京乃至全国医学领域的首个科研众筹项目,以“首吃螃蟹”的新颖模式受到各界关注。
南京机构发起“凑份子做科研”
南京市美中动态医学研究院成立于今年10月,是美国哈佛医学院动态生医指标中心在国内唯一的研发合作单位。该院院长刘燕辉是美国哈佛医学院高级研究员,在心肺耦合技术等领域取得多项发明专利。2012年,他回国创业并入选南京市“321人才计划”首批海归创业家,主营业务是便携式睡眠质量监测产品与系统,核心技术被上百万只华为手环、手表所采用。
15日在软件谷楚翘城举办的动态医学大数据金陵国际论坛上,哈佛医学院动态生医指标中心、南京市美中动态医学研究院共同发起了这项名为“万名志愿者探索中医”的科研众筹计划。活动得到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学者黄锷等专家现场支持。刘燕辉向记者展示了用于科研实验的智能穿戴设备系统:华为B3型号手环、其公司心率监测仪和专门开发的手机APP。他介绍说,这块心率监测仪只有清凉油盒大小,可借助先进算法分析心率和呼吸率信号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地反映用户睡眠状态和体位,判断是否有呼吸暂停等疾病和潜在风险,参与者可通过众筹平台以698元/套的补贴价购买设备,每两周佩戴一次完成科研任务。
科研众筹研究中医“开业内先河”
据悉,参与该项目的医学专家、物理学专家等团队拿到这些生理数据后,将用大数据技术和先进算法,验证中医传统理论,探索健康与生理、行为与环境的潜在关系。
“项目将用量化科学探究中医理论,开业内先河,有利于中医走向世界。”哈佛医学院教授、美国国卫院国家级复杂生理讯号研究基地创办人彭仲康告诉记者,项目采集连续的生理信号,参与者样本越多、数据越“大”,越有科研价值。相比传统科研活动,由普通大众参与的科研众筹活动能够突破实验室条件限制,扩大研究范围。在国外,这种模式已成为支持科研的重要力量,是公民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鼓励创新但要确保严谨
对于这项科研活动,世界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前副院长张明持支持态度。“比如中医的经脉、子午流柱等理论认为,子时(23:00—01:00)胆的血气旺盛,这时就可以观察体内生理变化,找到相关证明,发现规律。”张明说,通过手环、心率仪等穿戴产品采集数据,大数据和算法技术有顶尖学者支撑,非常难得,值得鼓励。
据活动发起方介绍,已有200多名关注睡眠健康白领、中医爱好者预定了众筹产品。不过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科研众筹在国内尚属于新生事物,在确保不被商业因素染指的前提下,希望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确保项目的科学性、严谨性。
本报记者 李凯 本报通讯员庄雷 林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