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社会大观 > 正文

0

“千里走单骑”探望老红军 南京大学生“以物换物”重走丝路

来源:交汇点   作者:葛灵丹   2017-08-01 16:31:00
 
刘磊骑行至洛阳

  交汇点讯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对于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大三学生刘磊来说,过去的21天,他的身体和灵魂“同在路上”。暑假伊始,这个帅气的西北小伙儿就计划从南京骑行回家。“我的老家在‘羲皇故里’甘肃天水,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历史重镇。现在国家倡导‘一带一路’经济圈,为了更好地弘扬丝路精神,我就想到用‘以物换物’这种古老的交易方式骑行丝路。没想到凭着一枚校徽,最终换到了红军爷爷的签名,真的是太珍贵了!”从7月9日到7月30日,历时21天,总路程1700多公里,终于在八一建军节的前一天,刘磊抵达了目的地甘肃天水。

 
刘磊与96岁老红军合影

  8月1日建军节当天,刘磊拿到了96岁老红军任来保的亲笔签名,激动不已。“任爷爷是我们当地有名的老红军,我在最初设定路线的时候,发现差不多可以在八一节前骑行到家,于是我就在心里默默筹划:一定赶在建军节时来看望老人家,把我这一路的经历分享给他听。”刘磊坦言,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他就开始将目标细化到每一天的里程数。可是,天公不作美,“一开始的几天是接连暴雨,雨势大到4个小时只能骑行30公里左右,手机也因为进水坏掉了。从徐州到商丘的路上,有一段差不多200米全是没过脚踝的稀泥,车子陷在泥里骑不动,我只能脱下鞋在稀泥里推着车子、步履维艰。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长征纪录片,虽不能同日而语,但是前辈们的艰难不易我也在其中体会一二。” 暴雨之后迎接刘磊的不是彩虹,而是一路飙高的桑拿天,40°的高温,柏油路感觉都要晒化了,八百里秦川,在山路里摸索和徘徊许久,“当我再次看到大量人群聚集的村落时,有一种旅人在沙漠里遇到水的那种兴奋。”

 
漫画作者:潘陆安琪

  在骑行的一路上,来自不同城市的陌生人的帮助给了刘磊“最凉爽的记忆”:一杯凉茶,一片西瓜……千里走单骑,刘磊总是被陌生人的热心所感动:在徐州,他用一枚南林校徽换了一瓶当地自产酒,在洛阳用酒换了牡丹扇,在西安用扇子换了一个精美的皮影戏摆件,在天水他带着换到的皮影戏摆件来到老红军的病榻前,与老人家笑谈这一路的苦乐记忆。“老红军拍手给我鼓掌,还在校旗上为我签名,勉励我再接再厉。”已经回到家的刘磊还在整理沿途的照片和故事,他希望能够保存下自己这些美丽的记忆,让身边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丝路文化。

  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通讯员 方彦蘅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