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社会大观 > 正文

0

朱棣重回大报恩寺会是什么心情? 《报恩盛典》明成祖扮演者诠释“报母恩”

来源:中国江苏网-扬子晚报   2017-04-14 09:14:00
朱棣重回大报恩寺会是什么心情? 《报恩盛典》明成祖扮演者诠释“报母恩” 这个去年刚从南艺毕业的大男生说:那一声“妈妈”,也是我内心的呼唤 张可

  《报恩盛典》中扮演朱棣的刘同。

  正在后台化装准备的刘同。

  中国江苏网4月14日讯 舞台上,他是开疆拓土、杀伐决断的大明皇帝;舞台下,他是一个说话时会害羞的大男生。大型实景演出《报恩盛典》的第一个章节,“朱棣报母恩”的故事中,皇帝朱棣和儿子朱棣间的强烈对比,打动了无数观众。而将这两种情感表现得活灵活现的演员年仅24岁,他叫刘同,去年刚刚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可 文/摄

  朱棣敕令兴建大报恩寺

  自己却未见到建成

  重现

  历史

  演出中,“朱棣”乘坐龙榻,在文武百官中走向前台,形象从一个模糊轮廓开始而逐渐清晰。在他和串联全局剧情的人物——大报恩寺小沙弥的对话中,讲述了兴建大报恩寺的渊源。

  我们都知道,南京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敕令兴建,名义上是为了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由于大报恩寺定位为皇家寺院,所以建筑设计标准仅次于皇宫,九层琉璃宝塔更是高达78.2米,因此整个大报恩寺建造历时19年才得以完工。值得注意的是,这座朱棣的“报恩寺”、“报恩塔”,在朱棣去世5年后才得以完工。在疆场上难遇敌手的大明皇帝,并没有战胜时间和命运,南京大报恩寺成为他永远的挂念。

  所以大型实景演出《报恩盛典》,在大报恩寺遗址上上演,以“朱棣报母恩、建大报恩寺”剧情开篇。“大报恩寺的辉煌、宏大,朱棣是没看到的,演出的选址和剧情,可以说为这位带着遗憾离开的皇帝‘还愿了’,同时又给今天的我们提供了一种合理想象,如果朱棣来到这里心里是什么样的情绪。”市民马先生在演出谢幕时对扬子晚报记者说。

  对话“朱棣”

  初出茅庐就演“帝王”,能像吗?爱母之心无异

  舞台上饰演朱棣一角的演员名叫刘同,去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一米八七的身高、英俊阳刚的眉眼,足以撑起帝王的外表,但表现出帝王的气质,却是24岁的他必须面对的难题。刘同告诉记者,2016年6月《报恩盛典》招募演员时,和总导演张骁在内的导演组见面。“老师们觉得我演朱棣比较合适,但在学校中我表演的大多是生活化的角色,古代帝王的角色只能自己去想象、创造。”

  演出中,朱棣在小沙弥的提问下,唤起对生母的思念之情,像孩子那样长跪不起,一声声喊着“妈妈”。处理这一剧情时,刘同说他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融入到朱棣身上。他告诉记者,自己来自徐州睢宁。一毕业就进入剧组,所以除了过年时,一直留在南京,非常想念家乡的爸爸妈妈。他说:“我从小是比较‘憨’的,但能体会到妈妈对孩子总想多爱一点。”

  有配音是否就可以“对口型”了?仍会喊到嗓子哑

  《报恩盛典》的演出,虽然全程有台词配音,但每个演员都要将大段的台词背下来,即使观众听不见他们自己的声音。“没有声音的表演是不完整的,如果只动动嘴,不说台词,你的感情就无法完整表达,也会影响你的动作。”这台大型实景演出在演出季期间每天上演,主要角色也没有分AB角。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同的嗓子已经有点沙哑。

  刘同说:“大型实景演出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舞台表现形式,每次表演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提升的机会,其实,每次表演我都会对前一天的问题进行微调,尽可能提升自己的表演。”

  “朱棣”演得好不好

  更多优惠请你来点评

  由中国“山水实景演出第一人”梅帅元及其团队打造的《报恩盛典》,在“琉璃宝塔”前上演,通过声光影手法的完美结合,再现 “白天金碧辉煌,夜晚灯火通明”的视觉感受。

  刘同塑造的“朱棣”究竟传不传神?当然需要您亲眼观剧来评定。记者最新了解到,目前南京市民观看《报恩盛典》,能享受大幅度的折扣。据悉,演出将两个区域来回馈南京市民:A区原价480元,南京市民190元(每人凭身份证限购两张);B区原价280元,南京市民90元(每人凭身份证限购两张)。南京各大旅行社门店、各大酒店前台以及夫子庙各景区售票口都可以购票。

标签:朱棣;报恩寺;母恩;明成祖;重回;盛典;刘同;演出;报恩;南京

责任编辑: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