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党员 淡看身后事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2017-04-05 07:02:00
百姓故事在扬州邗上街道冯庄社区,今年86岁的武宝慧是个不折不扣的新闻人物。早年患上膀胱癌的他,经过抢救,从死神手里捡回一条命。两年前,他举办捐献遗体见证会,当着近百名亲友的面,宣读自己对“身后事”的决定,并和红十字会签下遗体捐献协议书。如今,武老头上白发添增了,但倡导厚养薄葬、文明祭扫的信念却更加坚定。每年清明临近,武宝慧都会向居民发放自制传单,宣传“殡改”。他说,生态安葬,节约用地。
中国江苏网4月5日讯 在扬州邗上街道冯庄社区,今年86岁的武宝慧是个不折不扣的新闻人物。早年患上膀胱癌的他,经过抢救,从死神手里捡回一条命。两年前,他举办捐献遗体见证会,当着近百名亲友的面,宣读自己对“身后事”的决定,并和红十字会签下遗体捐献协议书。如今,武老头上白发添增了,但倡导厚养薄葬、文明祭扫的信念却更加坚定。
每年清明临近,武宝慧都会向居民发放自制传单,宣传“殡改”。他说,生态安葬,节约用地。清明时节,一束鲜花寄哀思,也比烧纸钱污染环境有意义。去年5月,武宝慧的老同事逝世,他就以花篮代替礼金凭吊。他认为,这样的做法既文明又朴实。
在武老的影响下,他的义子、义媳今年也萌生捐遗的想法,更有好友已付诸行动。今年50多岁的孙毅是武老的老相识,早年经武宝慧介绍入党,如今在他的影响下,清明前也来到市红十字会,签下捐献遗体的协议书。
“春蚕到死丝未断,留给他人御风寒。”武宝慧说,有生之年,尽己所能,无私奉献,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百年之后,丧事从简,回归尘土,还可以再做一个对自然有用的人。
本报通讯员 董 鑫
本报记者 张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