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志愿者为抗战老兵、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清明感恩祭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先辈,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
今天,南京1213志愿者联合会的志愿者们与三名抗战老兵、四十多名近两年离世的抗战老兵、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家属们一起,在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举行了一场庄重的清明感恩祭。
传统古礼致祭先辈,感恩先烈
上午十点,参加过长沙会战,96岁抗战老兵张修齐,94岁远征军坦克教练冯宗尧,95岁黄埔老兵马振煦,与南京市近两年离世抗战老兵家属、数月前刚刚离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易翠兰、张秀红的家属一起走进大报恩寺遗址公园。

报恩塔前,白色蜡烛排成1931至1945的字样,象征中华大地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身着汉服的司仪、执事、主祭以及来自南京市多家小学的学生代表在古乐声中入场,以传统敬香、诵读祭文、行四拜礼、放祈福河灯的方式表达对先烈的追思,在清明这样一个传统民俗节日里,用一个庄重而寄寓了深情的礼仪上告先烈,铭记历史,感恩先辈。
抗战老兵追忆战友,呼吁不忘历史
活动现场,三名抗战老兵依次在祭台前献上寄托哀思的菊花,参加过长沙会战的张修齐告诉大家,长沙会战的惨烈,不是亲历很难想象,五十多个同学,战死三十多个。他说我们那时候参军是很正常的事,国家危亡,青年参军是份内的事么,今天所得到的这一切尊重,礼敬,是代那些在抗战里死去的,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的战友们得到的,这些荣誉不是我们的,是他们的。

已经是第二次参加清明祭的远征军坦克教练冯总尧感慨的说那时候一心希望能上前线杀敌报国,希望抗战胜利,可是真的抗战胜利了,却已经有那么多战友都已经看不到了。他们表示,并不在意个人生活如何,最希望的,是人们不要忘记那些为国战死的军人们。今天在这个活动中,看到这么多人赶来纪念先烈,他们觉得历史并没有被忘记。
老兵、幸存者家属怀抱遗像,感念亲恩
今天参加活动的有来自南京城内十一名近两年离世的抗战老兵家属,两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家属及一名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及家属,他们中大多人怀抱亲人遗像,在祭台前献菊花,含泪叩拜。

3
月27日离世的抗战老兵吴忠祺之子吴祖建先生胸前别着父亲遗像,讲述了父亲生前的故事,他说父母恩深,最难过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在,今天参加这个活动,既是寄托了对父亲的哀思,也是对亲恩的一个感怀。

南京1213志愿者联合会今年已是第二次举行这样的清明感恩祭,益生集团朱瑞华董事长也专程赶来向老兵敬送了礼品表达感恩,1213志愿联合会志愿者文心表示,在2017年这个短短的还没有过去的春天里,南京单抗战老兵就已经走了四位,这两年来,无论是老兵还是幸存者离去的速度都很快,
所谓不忘历史应该是珍惜我们身边的二战亲历者,珍惜他们的情感,记忆与故事。
希望这段记忆有所传承,对他们的纪念,不单是家祭,更是民族之记,对于大众而言,也是一场感恩之纪,感恩老兵,感恩历史,也感恩我们当下自己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