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社会民生 > 正文

0

“弹性离校”时段多搞活动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3-13 07:42:00
【两会代表回应】全国人大代表、淮安市教育局局长张元贵:“弹性时间”应组织文体活动张元贵表示,“弹性离校”是南京市在江苏省率先实行的一项民生举措,家长下班比较晚,孩子放学比较早,孩子没有人接送是很多家长烦恼的问题,“弹性离校”政策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是一件好事。

  中国江苏网3月13日讯 【两会代表回应】

  全国人大代表、淮安市教育局局长张元贵: “弹性时间”应组织文体活动

  张元贵表示,“弹性离校”是南京市在江苏省率先实行的一项民生举措,家长下班比较晚,孩子放学比较早,孩子没有人接送是很多家长烦恼的问题,“弹性离校”政策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是一件好事。张元贵说,南京的这项举措在全省各地都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是学校关注,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各个地方都在调研论证,怎样把这件事做好,淮安也在调研中,不久的将来也将出台相关政策。对于小记者们提出的“弹性离校”期间在校时间怎样使用,张元贵认为,这段时间首先不能用来上课,不能变成加重孩子负担的补课。“孩子们可以在老师的督促下完成当天的作业,学校组织社团活动,开展文体活动,开放图书馆,引导孩子自主学习阅读。”张元贵也提出,“弹性离校”客观上肯定加重了老师的负担,特别是江苏的公办学校普遍编制紧张,很多老师承担多项事务,因此,学生在校期间的师资来源,学校老师不应该是唯一渠道。

  “如何用好‘弹性离校’的时段?”针对新学期南京小学最引人关注的热点,晨报小记者站学校察哈尔路小学三(1)班的李令闻、杨钰萍等小记者进行了专题调研。全国人大代表、淮安市教育局局长张元贵认为,“弹性离校”的时段不能补课,而是应该多开展文体活动。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颖 谢婷

  察哈尔路小学的晨报小记者。

  【小记者调查】

  了解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态度

  新学期开始,南京市政府下发通知:为缓解部分学生家长接孩子难问题,自2月20日起实施“弹性离校”。于是,“弹性离校”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通过日常生活和新闻报道,同学们了解到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的态度。学校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落实这个制度;家长在议论:这段弹性时间,是否能给孩子提供更有效的学习环境;留校的孩子在疑惑:放学后是不是只会安排做作业?为此,察哈尔路小学的晨报小记者李令闻、杨钰萍组成新闻调查小组,通过一番实地调查,给“弹性离校”的实施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弹性时间”做什么大家意见不一

  “弹性离校”正式实施第三天起,李令闻、杨钰萍两位同学就“谁负责接送”、“放学后去哪里”、“每天正常到家是几点”、“如果愿意参加‘弹性离校’,希望如何安排在校期间的活动”等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在察哈尔路小学1-3年级的同学中开展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正常离校和已经参加“弹性离校”的学生。调查显示,学校参加“弹性离校”的学生共计11名。这些孩子在“弹性时间”里做什么?三方观点并不统一:老师和家长更倾向于辅导作业,但孩子们更希望学校能组织开展折纸等室内活动,以及球类等室外活动。

  建议:区分参与人数分别采取措施

  结合调查内容和各方观点,两位小记者建议:对于参与“弹性离校”人数较多的学校,可以根据年级进行分班管理。对于参加“弹性离校”人数较少的学校,只能进行集中管理,这段时间可以安排室内学习、手工,以及室外体育类活动,既符合家长要求,也能满足孩子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好“弹性离校”时间。

  ■ 相关新闻

  教育部新规:中小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

  记者了解到,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各地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提出要求。《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领导。广大中小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课后服务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标签:弹性;活动;记者;学校;孩子;学生;家长;张元贵;晨报;课后

责任编辑: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