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消炎药就是抗生素?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就吃消炎药,这个习惯很害人
2023-11-20 09:43:00  来源:上海网络辟谣  
1
听新闻

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多种疾病交织叠加,许多人出现了发烧、咳嗽、流涕、头痛、咽痛等症状。一出现症状,很多患者的第一反应是吃“消炎药”,但患者往往分不清消炎药和抗生素类药物的区别就自行服用,造成健康隐患。

实际上,人们口中的消炎药和抗生素并不是一种类型的药物,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林筠提醒,切勿擅自服用“消炎药”。

炎症不等于感染

要弄清什么是消炎药,就要先知道什么是“炎”。炎症是人体应对外源刺激或身体损伤时产生的一种免疫性生理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常伴有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和功能障碍。此时,大脑动员起身体的免疫机制,开始应对这些入侵和损伤,进而引发炎症。

炎症可以由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引发的感染,是炎症发生最常见的原因;非感染性因素包括物理性因素(如外伤)、化学性因素(如强酸、强碱)、免疫反应性因素(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简言之,感染是引发炎症的因素之一。

出现症状不建议自行吃消炎药

消炎药最主要的作用是缓解炎症反应。消炎药能够抑制身体免疫系统产生的各种炎性物质,减轻或消除红肿热痛的症状,但对导致症状的各种病因无直接作用,也不能杀灭病原微生物。

在医学上,抗炎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有消炎、镇痛、退热等作用,多用于非感染性炎症,如头痛、关节炎、肌肉扭伤等,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抗炎药物之一。虽然部分非甾体类抗炎药是非处方药,但不能过量使用,否则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当用药剂量超过一定水平时,不仅不能增强药效,反而不良反应将明显增加。

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主要包括:泼尼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主要用于过敏性和免疫性疾病。这类药物是激素类药物,可能会掩盖身体某些症状,影响医生对疾病的判断,所以一定要遵医嘱谨慎使用。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不可滥用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因而抗生素常常被误认为是“消炎药”。但事实上抗生素不是消炎药,因为抗生素并不针对炎症本身,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致病菌。使用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病原体,因病原体被抑制或清除使得炎症反应减轻,所以间接起到了消炎作用。

抗生素只能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如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的炎症完全无效。例如,普通的咽喉炎、感冒等多为病毒引起,使用抗生素完全无效。

朱林筠强调,在发生感染后,有些患者会自行服用抗生素,这样的做法不可取。需警惕的是,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会促进产生超级耐药菌,从而导致免疫力低下患者出现难以治疗的感染,最终危及生命。如果出现炎症反应,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切不可滥用抗生素。

标签:感染;抗生素;反应
责编:吕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