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通:奋力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
2024-01-10 09:32:00  来源:南通日报  
1
听新闻

从百年前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到改革开放之初成为全国闻名的工业明星城市,南通以制造业起家,也必将靠制造业走向未来。1月4日,南通接连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全市“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动员会,两场关乎全局发展的重要会议向外界传递出关键信号:以项目大突破支撑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实现发展高质量,奋力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

历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与辉煌,工业始终是南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2023年,南通工业用电量、工业开票、规上工业增加值等同比增长均居全省前列,对GDP增长贡献度超过50%,在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城市中排名第12位。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南通立足“实体经济”行稳致远,聚力“产业强市”进而有为。

依托厚实工业底蕴,南通迈上新征程的步伐坚定,目标明确: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不动摇,应势而动、乘势而上、聚势而强,以新型工业化的生动实践再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的历史荣光,奋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点,全年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左右,为经济大市“能快则快、挑起大梁”提供坚实支撑。

集群筑峰、项目强基——向高而攀

百余年前,张謇先生创办大生纱厂,开启了南通近代工业文明;百余年来,南通筑牢工业根基,弘扬实业报国的张謇企业家精神融入经济发展底色。

坚持走“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之路,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施意见》,重点打造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能源六大千亿级重点产业集群;依托产业倍增三年行动,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形成以六大产业集群为核心、十六条优势产业链为骨干的“616”产业体系……南通绘制产业发展迈向“高精尖”蓝图,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补短、锻长、提质,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纺织跻身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23年1—11月,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产值同比增长10.5%,成为挺起工业经济“脊梁”的强支撑。

驱动产业能级提升步伐又稳又快,大项目、好项目是“加速器”和“定海针”。新年伊始,全市各地项目建设正酣。总投资70亿元如皋斯堪尼亚商用车项目建设有条不紊,一期商用车整车制造项目年产5万辆卡车,预计今年年底进入试生产阶段;总投资30亿元的海安亚威超高压电力变压器项目,三期厂房正进行基础施工,项目全部建成后年新增应税销售34亿元;总投资5亿元的海门德硅凯氟精密光学元器件项目,厂房装修中,达产后预计年新增应税销售8亿元……各板块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你追我赶,百舸争流,为构筑具有江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基础。2024年,南通47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清单,项目数连续9年位居全省前列。今年一季度,全市将力保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48个,计划总投资812亿元,涵盖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其中制造业项目占比90.5%。

厚植新优势,抢占新赛道。南通明确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力争今年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增长10%以上,让南通工业长板更长、优势更优。

创新有道、智领未来——向新而进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江海大地正奏响创新强音。

南通创新区数字化产业生机勃发,80多个优质项目落地“安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占比超60%;阿里巴巴云计算中心等数据中心及行业应用项目生根开花;中天钢铁入选“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示范项目;大生集团等3家龙头企业入选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中天互联爱尚“双跨”平台发展水平攀升至全国排名第17位……南通在促改转、树标杆、强支撑等方面统筹发力,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培育新动能,企业信息化水平加快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完善,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8.1,首次超过全省平均。

2023年,南通入围2022年度省制造业智改数转成效明显地区,上榜信通院“智能制造城市二十强”,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7个,新增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1个、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5个、省5G工厂1家;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4家、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7家。

以创新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驱动力,南通制造加速奔向南通“智”造。随着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步伐的加快,南通必将更大力度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从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健全平台支撑作用、突出数实融合赋能等方面发力,在中高端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核心算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实施一批企业主导的科技攻关项目;统筹发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通分中心、长三角光电技术创新中心、省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中心、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创新策源功能,用足用好长三角区域先发地区布局的各类验证平台;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对“哑设备”加快微改造、轻改造,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最大增量。

培育强企、服务惠企——向远而行

企业兴则城市兴,企业强则经济强。推进新型工业化,关键在企业和企业家。

回望南通改革发展的奋斗历程,广大企业勇挑大梁、争作贡献,始终是最坚挺的脊梁、最坚实的依靠。年初召开的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南通始终将企业放在“C位”,邀请制造业“张謇杯”杰出企业家同坐主席台,隆重颁发江苏省优秀企业家、2023年度全市技术创新优秀企业、“智改数转网联”优秀企业等奖项,解读多条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政策,以最高礼遇让尊重、爱护、支持企业家的氛围更为浓厚。

一直以来,南通坚持抓大育小、梯度培育,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强化涉企挂钩服务,聚力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格局,企业质态不断升级。2023年,全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4家,累计达125家;622家企业通过“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累计达2306家;1家企业进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公示名单,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

与此同时,各职能部门敢为善为,接续出台营商环境“66条”“新66条”,全国、全省首创占比达到三分之一;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审图豁免”等新模式,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成为全国样本,土地、人才、金融等要素加速集聚,“万事好通”营商品牌广受好评;上线“惠企通”平台2.0,累计汇集各级政策4082条,办结数3272件,兑现资金7.1亿元,惠及企业1801家,认定类资金项目免申即享率100%。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南通稳企强基、服务惠企的行动再度升级。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突出培大育强,持续推动链主企业“顶天立地”,专精特新企业“抢占高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更好发挥企业在新型工业化中的主体作用,以各类企业的竞相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聚焦企业反映的普遍性诉求和工作推进中的“老大难”问题,更好发挥“惠企通”2.0平台政策直达、诉求直报、政企直通功能,纵深推进服务经营主体大走访,以“真金白银”构建“水大鱼多”的良好产业生态。

走过沧桑巨变,万亿之城再出发。迎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南通有底气、有信心、有干劲,奋力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以新型工业化的生动实践再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的历史荣光,为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本报记者 刘璐 严春花

标签:
责编:邵佳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