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24日南通讯 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南通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以来,启东市王鲍镇以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紧扣“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经济发展绿色化、城乡环境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目标,补齐短板,重点提升,力促环境整治见效快、见实效。

规划先行,绘制人居环境整治“线路图”
农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王鲍镇制定《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安排部署、分管领导全力推进落实,细化制定责任、任务、问题、时限四个清单,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描绘了清晰的“线路图”。全镇上下锚定目标、鼓足干劲,以务实作风、扎实举措,着力推动镇村面貌“增颜提质”。

多措并举,打好人居环境整治“持久战”
朗朗清空,徐徐清风,民生之要,百姓之盼。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村成为充满美丽和希望的一方热土,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王鲍镇积极探索建立“六位一体”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镇、村两级聚焦“一部”“四沿”“五旁”等重点区域,针对村庄垃圾等问题常态化开展“四清一治一改”。全镇共设置垃圾桶12000多只,平均每6户设一处垃圾投放点,垃圾桶摆放位置规范。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实现户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市中转,密闭清运率达100%,切实解决了农村百姓日常垃圾处置问题。全镇畜禽粪污和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废旧农膜实现全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率达95%以上,近三年来共计回收废旧农膜220吨,农药废弃物105万只。强力推进主干道沿线违章建筑、破落建筑和“三棚”调查摸底,共排查出2225个违章、破落建筑和三棚,通过拆除为主、修缮为辅的方式对上述位点进行整治,并对已拆除整改后的“三棚”进行回潮反弹排查,切实提升了村容村貌。对336省道与新港路口及吕北公路交叉路口、吕北公路与久新线路口规划景观绿化、景观小品等亮点工程。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基本实现有章可循、有标可依,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整治等工作稳步推进。

发动群众,用好人居环境整治“主力军”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广大村民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王鲍镇各领导班子、党员干部作为重要责任人,不仅“一竿子插到底”,更加大宣传、健全机制,充分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观自觉性。今年7月份以来,王鲍镇坚持以群众为主体,每个月17日开展村庄清洁日行动,以高标准推进南通市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先进村建设。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微信群、短视频、大喇叭、入户走访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宣传教育,鼓励村民投身到村庄“大扫除”行动中,共同扮靓村庄风貌。大家热情高涨,分工明确,不仅对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乡村道路上的柴草杂物、积存垃圾彻底清扫,还对废旧棚圈、垃圾房、柴草房等进行全方位治理,从根子上改变村庄环境“脏、乱、差”的面貌,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同时,王鲍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村规民约,初步制定《王鲍镇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方案》,将积分制融入到遵纪守法、人居环境、移风易俗、安全生产和志愿服务五个方面。将“美丽庭院评比”“清洁文明户评比”与“村庄清洁日”“积分制”互相赋能,齐头并进,进一步激发村民群众的对整治工作的参与热情,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以点滴之力,尺寸之功,更好地推动人居环境整治。
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乡韵浓起来。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要摒弃“毕其功于一役”式的急功近利,坚持久久为功,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接下来,王鲍镇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打造具有王鲍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李健、冯钰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