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由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和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合唱团联合成立的社会实践团,在合唱团指导教师、传媒与艺术学院副教授董燕娜、学院分团委书记朱晓萌的带领下,前往南通启东市开展了非遗项目普及宣传活动。
当天上午,实践团在共青团启东市委学少部部长于雪瑶的陪同下前往启东市吕四中学和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开展非遗文化宣讲以及艺术科技课程进校园活动。从启东非遗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再到其现状及产生原因,实践团为当地学生带来一节生动精彩的“文化传承”大课。同时,实践团还结合南邮文科与信息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的办学特点,给在场学生带来了艺术与科技的“碰撞”,“元宇宙”“NFT”“区块链”等新兴名词激发了大家热烈讨论,惊奇之余也打开了他们对科学的新展望。
在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实践团拜访了南通大学蓝印花布艺术研究所所长吴元新教授。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吴元新教授四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蓝印花布艺术。在深入了解蓝印花布的发展历程、亲手体验蓝印花布的刮浆制作过程后,实践团也与吴元新教授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同学们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非遗文化传承借助数字科技的手段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这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活性”保护,也使得未来非遗事业的快速发展具备了无限可能。对于同学们的想法,吴元新教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针对团队的理论实践给予了深度见解,特别是在数字传承的方式方法上提出了更多的建议。
“蓝花印初心,巧手担使命。”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但亘古不变的是老匠人精湛的技艺与匠人的初心。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将向吴元新教授学习,保持匠人初心,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中助力蓝印文化的传承,让更多人认识蓝印花布这一藏在布中的文化内涵。
此次南通之行,团队对这座城市的非遗建设有了更多元化的理解,同学们表示不会停下弘扬非遗文化的脚步,将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为传统非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通讯员 董燕娜 黄舒淇 黄小倩 黄羿淳 施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