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今年囤积了靠近200多公斤的玉米,本以为卖不掉,最终只能作为‘下地’肥料。谁曾想今年这里收购玉米的价格,比市场价还多了3毛钱,真的太感谢张总了……”11月30日上午,建设村5组村民张凤来到海安祥杰有限公司,经过工作人员称重、定斤,最终以600多元的价格将张凤家剩余的玉米进行了收购。据了解,这些玉米将进行规范化处理,后期制作成羊场“口袋粮”。每天这类“爱心采购”都在羊场出发,每年都将为周围群众带来直接收益超过30万元,以实际行动带动周围村民走上“致富路”。
说起张正宽,在建设村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他本是浙江人,30多年前来到海安闯荡,如今也已经成为地地道道“老海安”。2016年年底,他创办海安祥杰羊业有限公司。该羊场占地40余亩,拥有7000多头山羊,包括波尔山羊、白山羊、黑山羊等种类,年产值超过2000万。虽然自家羊场已经走上正轨,但张正宽从未只顾着自己享乐。他主动与村“两委”班子联系,要求帮助辖区低保户、五保户老人脱贫,更要让他们“体面脱贫”。“我的父辈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在泥土上摸排滚打了一辈子,我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生。现在是需要我真正帮他们拉一把的时候了,这既是我的义务,更是我的责任!”张正宽表示。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未来的路,张正宽最终想出“赠羊”计划。首先由村“两委”班子牵头,从劳动能力、勤劳素质等方面,对10名建档立卡户进行摸排考察,并上门做好思想工作,鼓励他们树立奋进意识,自觉“撸起袖子加油干”。同时每年固定赠送两头给贫困户,制定“1+1”服务清单,即每月定时上门为贫困户开展一次回访、作一次牧羊技术宣讲等;并在适当季节做好对成年羊配种工作。通过一系列叠加效应,让老百姓掌握“真本领”,摸索出通往阳光路的正确渠道。目前该计划已推动建档立卡户年增收超过12万元。
农村能不能走上致富发展道路,关键在于老百姓思想意识强不强,有没有适应新时代产业发展思路和销售通路。张正宽对此为建设村村民开出一剂“良方”。首先由海安祥杰有限公司制定招聘方案,吸纳周围村民担任羊场员工,解决近50人的就业问题。随后,张正宽围绕当前羊场实际,按照略高于市场价格制定糠麸、玉米等收购计划,解决周围群众自家农产品过剩的问题。“这种行动不仅提高村民的收入,更提升了老百姓的‘精气神’,越来越多老百姓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刻意识,为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打下坚实基础。”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希成介绍道。
据悉,隆政街道坚持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和“两在两同建新功”主题实践行动为抓手,以此次“赠羊行动”为契机,探索形成‘羊来驿家’志愿服务项目。同时组织近210名党员志愿者深入到田头、村组纾民难、解民忧、暖民心,累计为困难群众圆梦“微心愿”超过120个。“后期,我们将围绕农技和帮扶进行‘两手抓’,用心用情开展好爱心助困、志愿帮扶等专题活动,以产业振兴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动村民就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开花,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街道党工委书记顾仁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