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晚上换岗的时候记得把你那黄棉军大衣穿上,疫情期间可不能感冒。”
“知道了老伙计,我快吃完了,一刻钟左右到村头替换你。”
这是如皋市城北街道狮垛村16组小组长陈祥余与邻组小组长黄伯仁,于6日晚“放哨”换岗前的一段微信聊天记录。
陈祥余和黄伯仁自大年三十接到通知开始,就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发传单、摸排情况、传达指示,更多的时间是坚守在村口简陋的临时岗亭旁。
“2月10日,一些企业就要复工了,随着返程高峰的到来,镇村两级普遍存在防控人员不足的严峻形势。”如皋民政局基政科负责人司刘宏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如皋充分发挥8000多名村居民小组长的“末梢神经”作用,广泛动员各方力量,从最小的单元开始,构建基层微自治小组“疫情防护网”。
“各小组长以本小组地域范围为责任区,配合村居包片干部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司刘宏说,村居民小组长绝大部分是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担任,他们政治觉悟高、工作责任心强,而且贴近群众、熟悉村情民情,能够做到疫情防控全覆盖、无盲区。就拿如皋市政府2月4日发出的《关于实施全民参与疫情防控十二项措施的通告》来说,在小组长的参与下,6日已全部发放到户。
“在这儿生活了几十年,哪家人在哪里工作,哪些人从外地回来过年,我都清清楚楚。”如皋城北街道复兴庄村11组组长李克如是村里的“百事通”。据了解,为了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又能和睦邻里,李克如还自购了一批口罩,借送口罩的名义,询问村民是否有疫情感染的迹象。
司刘宏坦言,目前所有的措施,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确保小组村民不聚集不串门、确保外来车辆和人员不进村、确保外地返如人员居家隔离,“这既是上级的硬性要求,更是村民小组长们‘坐不住’的动力,因为大家深知,自己就是最后一道防线。”
本报记者李彤 本报通讯员冒爱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