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2月9日南通讯 “我爱观音山”志愿者队伍是崇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一个品牌,由崇川经济开发区(观音山街道)组建,旨在营造“人人奉献爱心服务,人人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氛围。队伍中有社区工作者、业主、在校师生、物业公司人员、私企老板等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随处可见的“我爱观音山”志愿者红成为战“疫”靓丽风景。
“小”家人护“大”家人


家住十八湾社区裕景苑的葛明言夫妇为人和善,邻里有口皆碑。疫情防控期间,夫妻俩主动参与志愿服务,葛明言每天肩负起小区门岗车辆进出防控和部分宣传工作,从年初二起就开始劝阻小区打牌人员。妻子蔡中群从年初四(1月28日)起,则拿出家中的84消毒剂,对自己居住的楼幢电梯扶手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减轻物业工作负担,目前,已经使用完4瓶500ml装消毒剂。三桥社区的老党员夏锦芳已经74岁了,他的女儿夏琴是山港桥社区党员,在防疫刚刚开始时,父女俩就战斗在社区防疫第一线。

葛德华、李继英夫妇,是山港桥社区十一组居民,拆迁后现居住在山港桥花苑。在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要求参加小区疫情防控的志愿活动。葛德华在小区的出入口,对进入小区人员进行体温测量,询问进入小区人员从哪里来并进行认真登记;妻子李继英在小区里劝说个别不戴口罩和聚集聊天的居民,告知他们不戴口罩和聚集聊天的危害性。
“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尽点微薄之力,齐心协力,共渡难关。”葛德华说道。
“小”举措显“大”真爱
2020年元旦过后,在东晖花园经营“草根花艺”鲜花店的张璐收到了好几份充满“喜气”的订单——春节期间几对新人的婚车布置。随着疫情的加重,几个婚礼延期了,婚车布置所需的鲜花也便闲置在了张璐店里。1月28日,张璐在东晖花园业主群中,展开了鲜花义卖活动,以三元每朵的价格售卖,仅仅半天,538多枝鲜花便售卖一空,义卖款共计1614元,也悉数通过南通市慈善总会捐付武汉疫区。
“这个是我们社区自己种的菜,刚从地里挖出来的,新鲜呢。”“谢谢!”2月6日上午,青龙桥社区过渡房中部分老人收到社区干部送来的新鲜蔬菜,由衷地感谢道。当天,学堂桥社区也收到了两幅特殊作品,社区非遗剪纸传人李海烽花6天时间创作了两幅防疫剪纸作品,一幅是防护主题,一幅是驰援主题,为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加油。盘香沟社区邻里理事长吴有海和热心居民葛小建在得知社区缺少测温枪等防控工具后,第一时间各自捐献了一把测温枪,协助社区做好世纪新城的封闭管理工作。
山港桥社区居民葛韩均,自愿加入鑫城南苑疫情防控小组,每日在小区中流动宣传防疫抗疫知识,遇到不戴口罩的居民主动进行劝导,对于小区中聚集闲聊的居民进行疏散,确保小区中没有扎堆聚集的情况。小区中有一户武汉返通人员,一家人正在家中自行隔离,葛韩均每日联系该户,了解他们的情况,并为他们购买食物、生活用品送到门口,确保他们一家人不缺生活物资。
星火社区党委发出“战‘疫’ 我们和您在一起”的爱心微倡议,通过党员干部现场捐款、企业负责人微信捐款等形式,募集爱心善款。截至2月6日,党员干部捐款800元,轨交二号线07标段、南通文益绣业、南通通力工具等3个公司捐款2500元,社区党委组织党员志愿者购买了水果、书籍、零食等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集中隔离户。
“小”喇叭防“大”疫情

“大家不要打堆啊,不要聚众摸牌啊,不要出门乱走啊,出门要戴口罩,要勤洗手,发现外省来通人员要及时上报,要相信政府,不要相信谣言。”2月6日,世濠花园门口的喇叭循环播放着以上内容。

世濠花园是拆迁安置小区,有3600户居民,人员居住密集,当疫情严峻的形势下,物业实行24小时封闭式管理,并不断用喇叭提醒居民,小区南北区只留一个进出口,设立快递、外卖临时寄存点,同时对所有进入小区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外来车辆进行管控,异常信息及时上报,居家隔离户严格监控,杜绝出门,所需物资由社区工作人员代买代购,送货上门。
2月5日晚,一条来自社区社工的朋友圈信息让惠泽苑的退伍军人王永刚感慨万分,看到医生、民警、物业、社区等等基层工作者在一线为大家服务的身影,作为退伍军人和党员,强烈的责任感让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我这些天也响应政府的号召不外出,但作为一名老党员、转退军人,也应该为人民做点什么,如果有需要可以分配我做一些义工。”当晚,这条信息发到了社区社工的微信上,2月6日上午,王永刚就与社区工作人员带着小喇叭在社区内宣传,一起上门发放了100多份《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全民参与疫情防控十二项措施的通告》,并留下了他的“24小时值班”电话号码。“用喇叭宣传,可以固定,也可以流动,听到了,居民们就会形成习惯。”王永刚笑着说。
他们,是众多“我爱观音山”志愿者中一份子,他们,只有一些普通的物资和一颗为民服务的心,他们,还有一件共同的红色马甲,他们,就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志愿者”!(马达 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