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王老伯与南通报业的三次结缘
中国江苏网12月18日讯 家住崇川区文峰街道光明村社区的王承修老人,是位老有所爱、老有所乐的八旬老人。值得一提的是,48年来王承修与南通报业先后有过3次交集,上周末,王老在家里向记者介绍了他和南通报业的三个故事,还展示了报纸上的相关报道。
首次交集:响应号召插队海安
老人从一只大信封里掏出一张泛黄的报纸,这是1969年12月17日出版的《南通日报》。“当年,35岁的我响应党的号召到海安插队,这是《南通日报》当时刊登的一篇长篇通讯,文中提到了我们一家。”提到这件往事,老人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王承修告诉记者,插队前他是园林管理处总账会计。那年,听说市里将发动革命干部、知识青年、城镇居民响应毛主席“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他满怀激情地第一时间报名。“当年12月9日,首批到农村插队的近千人奔赴海安,其中就包括我家两代5人。在奔赴海安的路上,大家坐在汽车上欢快地唱歌、说快板、表演革命京剧,我的两个女儿作了表演,博得大家一致喝彩,《南通日报》长篇通讯记录了我家这一难忘时刻。”
王承修一家在海安生活了8年。在海安插队期间,王承修担任过大队贫下中农宣传队副队长、曲塘粮管所统计员等,每一岗位都干得很出色。“在大队期间,我协助调查破获了不少案件,其中有两个大案,大队领导很喜欢我!”
二次交集:工作创新荣膺先进
王承修与南通报业的第二次交集发生在1992年1月25日,当天的《南通日报》在二版刊登了一份荣誉榜——南通市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和事业单位优秀管理工作者名单,王承修获得“南通市为事业单位管理改革服务积极分子”殊荣。
25年前的王承修,是市城乡建委体改办负责人,年富力强的他工作主动、勇于创新。体改办下属单位有自来水公司、公交公司、市政养护管理处等30多家,为了及时全面了解各单位的生产发展情况,王承修从计财部门调取了相关单位近3年的年终报表。王承修有过多年统计工作经验,他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细心研究,专门设计了一张反映各单位历年收支情况、人员构成、设备增减等指标的统计报表。
“手中有了这张报表,让我的工作掌握了主动权。”王承修说,当时的市城乡建委负责人陆明钰、袁承璋得知此事后,对这一做法很赞赏,还推荐他为“南通市为事业单位管理改革服务积极分子”。老人自豪地说:“这是我工作期间获得的主要荣誉之一。”
三次交集:王家三代个个出色
王承修一家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家庭,他家三代人有4人职称是中级或高级,4人是博士、硕士和学士。半年前,光明村社区向本报推荐了这一新闻线索,记者及时到王承修家采访,有关报道刊登在《江海晚报》5月15日社区版。
此篇通讯的肩题是“84岁的王承修一家‘学霸’多”,主题是“全家出了4个‘师’4个‘士’”。独特的题材、惹眼的标题,吸引了不少读者的眼球,不少网媒转载后,网友好评如潮。
与南通报业的第三次交集,让王承修充分感受到媒体传播的力量, “见报后的几天,亲朋好友纷纷纷向我祝贺。我老伴哥哥的儿子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对我说:‘您老成了名人了,您一家真是了不起!’在英国工作的儿子专门打来电话,说读了这篇报道后十分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