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通 > 关注南通 > 正文

0

上海北面有扇“门”:南通终于南“通”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10-20 09:11:00

  苏通大桥

  沪通合作项目签约

  南通对接服务上海大会

  建设中的沪通长江大桥

  中国江苏网讯 江苏南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底气,要成为上海这一国际化大都市的“北大门”。这不只是南通的一厢情愿,而是时势使然。而且,南通的眼光,不仅于此。

  按照江苏省对南通的新定位,南通将为全省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发挥支撑引领作用,在实施江苏功能区战略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表示,结合省政府前不久批复的《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南通将努力建设一个集“生态屏障、产业腹地、创新之都、文化名城”等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北大门”,更好发挥承接上海辐射和向北传导带动的双重作用,实现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意图。

  靠江、靠海、靠上海,曾经都“靠”不上

  南通,地处黄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北翼,拥有海岸线206公里、沿江岸线166公里。在中国地理版图上,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形结构交会点和长江三角洲洲头的城市只有两个:上海和南通。

  当然,南通与上海不是一个等量级。拥抱上海、主动接受辐射,才是南通的上上之选。但是,“靠江、靠海、靠上海”这一天然的地理位置,一度让南通成为江苏交通版图的神经末梢——远离江苏的省会城市南京,“靠江”无桥、“靠海”无港、“靠上海”却只能遥遥相望。

  100多年前,以清末状元为代表的南通人就依托上海口岸、市场、技术等要素,在家乡南通兴实业办教育。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南通也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人均工业产值超万元的明星城市,与苏州、无锡、常州并称江苏“四小虎”。

  南通的乡镇企业发展,几乎同步于苏南。“我们积极利用上海的人才资源,从上海聘请‘星期六工程师’。上海专家周末坐船到南通,帮助企业完善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南通市经信委副主任闫静翔说,南通的家纺、电动工具等产业,都是借助上海的人才资源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但是,南通最终还是被苏州、无锡、常州拉开了距离和档次,就是因为隔了一条宽阔的长江。“尽管分享到了‘星期六工程师’,但与苏州、无锡以及浙江的嘉兴比,上海的专家到南通的人次和频次,都明显不够。”闫静翔说。

  交通,成为制约南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一制约,终于在苏通大桥开建的消息面前,开始消散。

  苏通大桥开通,南通南“通”

  苏通大桥,连接的是江苏境内的苏州和南通,打通的却是南通乃至苏北承接上海辐射的经脉。2003年,苏通大桥开建后,上海的很多项目就开始大量流向南通以及南通以北。

  “交通隔阂即将消除,上海筹备世博会需要转移一批产业,南通也需要招商引资。各取所需,双方掀起一个合作小高潮。”闫静翔说,上海制皂、上海宝钢的扩产项目等,纷纷落户南通,而以承接上海项目为主的产业园,在南通各地兴起。

  “苏通大桥2008年建成后,南通终于拥有交通枢纽的地位,而这一地位,对南通的GDP拉动非常明显。”南通市交通局综合计划处副处长穆志国发现,将南通市每年的GDP数据连起来,2008年以后的斜率,发生了明显变化。

  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个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疏解非核心功能的步伐不断加快,南通与上海的关系日益密切。“当然,对接上海,南通不仅是利用上海的资源,而是借助这一平台,承接世界的各种资源。”闫静翔说。

  时过境迁。“靠江、靠海、靠上海”开始被当地总结得朗朗上口且频频推介,因为这一地理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交通环境的改善、经济形势的发展,正成为推动南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独特区位优势。

  南通面临国家战略的多重叠加机遇

  交通设施和过江通道建设是上海和南通两地接轨的基础。随着苏通大桥、崇启大桥建成通车,北沿江高铁与城际轨道交通的开工建设,南通正加快构建和上海快速对接的铁路及公路网。为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沪通长江大桥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沪通高铁将于2019年开通,上海和南通之间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过江通道。

  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整个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辐射源”,前有苏州“大树下种好碧螺春”的精彩实践,后有嘉兴“后花园”的创新崛起。南通面临国家战略的多重叠加机遇,理当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说,南通必须借势借力,在更大空间格局中找准发展方位,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大局中赢得主动。

  事实上,上海南通两地在区域经济上早就有良好协作。统计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的超高层建筑(29层以上),每100幢中有15幢由南通建筑铁军承建;南通30%的高层次人才、40%的创投风投机构从上海引进,50%以上的企业与上海合作;南通还是上海优质农副产品的保障基地,有40%的农副产品供给上海。双方已共建合作园区7个,总投资超过350亿元,年接待上海游客750万人次……

  政策松绑,打开“一扇门”

  主观上想拉近与上海的关系,客观上却囿于行政关系的隶属限制,与上海一江之隔的南通,一直游离于“上海北”或“北上海”的关系,没能再往前迈出新步伐。因此,南通在“拥抱”上海的心态上,仍然有点缩手缩脚。

  南通市对接服务上海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原来到上海招商引资,都显得偷偷摸摸,“就像去挖上海的墙脚一样,担心得不到双方政府的认可。”这种心态,在今年年初彻底改变,南通的城市定位,也进一步明朗起来。

  5月16日,江苏省政府下发《关于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的批复》,同意南通建设上海北翼门户城市,从省级战略层面推动,充分发挥“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地域优势,积极参与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建设集“生态屏障、产业腹地”等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北大门”。

  从“上海北”或“北上海”,到上海“北大门”,南通与上海,开始由“异体关系”为“一体关系”。

  与之相呼应,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未来上海将与南通、苏州、无锡等地区构建“1+6”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上海大都市圈,突出同城效应。同时,逐步推动上海非核心功能向郊区以及更大范围疏解,这将加快上海有关生产要素和产业向南通等周边城市和区域转移,加快沪通两地融合发展的步伐。

  仅是区位优势,还不足以赋予南通如此重大使命。从产业发展看,南通更有“底气”。统计显示,南通经济总量在扬子江城市群和江苏沿海经济带中占比分别达11.2%、49.3%。其中,先进制造业总产值接近1.5万亿元,形成了船舶海工、现代家纺、建筑业等优势特色支柱产业,不仅在全省全国,在国际市场也是当仁不让的领跑者。

  在对接服务上海中,一批投资合作项目相继在南通落地开工。4月27日,南通市在上海成功举办南通对接服务上海大会,在旅游、高端纺织、船舶海工、新能源技术、农产品等领域达成一揽子合作,沪通两市现场签约对接服务项目32个,总投资达520多亿元。9月11日-15日又在上海及苏南地区组织了2017上海(苏南)投资促进周活动。投资促进周期间,共对接洽谈项目94个,总投资达1772亿元。

  时也,势也。南通之所以心甘情愿为上海打开一扇北向、西向的大门,因为这扇门,更是在帮助南通联接世界、联接未来。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朱旭东

标签:

责任编辑:李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