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通 > 关注南通 > 正文

0

小洋口海滨牧场昔日盐碱地今朝披“绿装”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7-05 15:22:00

  盐碱地上试种的草坪

  半盐碱地上试种的黄豆苗破土而出

  中国江苏网7月5日南通讯(记者 曹敏 通讯员 俞慧娟 蔡珊珊)竹柳树下,散养的鸡群低头觅食;绿草地上,羊儿悠闲吃着青草;鱼塘边,大白鹅追逐嬉戏……这是记者日前来到小洋口海滨牧场时,看到的一幅景象,宛若世外桃源。然而谁能想到,就在1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芦苇丛生的盐碱地,阳光照射下,便能看到地里泛出一大片白花花的盐碱粒。

  改变,从去年开始。江苏洋通发展有限公司在小洋口围垦了17000亩盐碱地,用于旅游项目开发。在测试中,他们发现,这块土地土壤含盐量最高达到25‰,普通园林作物几乎不能生产,土壤改良迫在眉睫。去年7月,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博士张兆松承接了该项目,其中的6000亩土地成了他的试验田。

  张兆松告诉记者,项目分两块实施,其中1000亩致力于打造“苗圃+海滨牧场”的模式,另外5000亩尝试农作物种植。张兆松说,一般的改良方法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考虑到项目开发进度,最终采用了暗沟生物质排盐法,基本两年就能达到耕地标准。如何改良?张兆松给我们打了一个比方:“盐碱就像衣服上的脏东西,想把脏东西洗掉,无非是用清水去洗,然后一遍遍把脏水排走。如果有油斑,还必须使用洗洁精等去污产品。同理,排盐的过程也是一遍遍将盐分冲走的过程。”张兆松说,由于土壤板结,地下水位很高,首先必须将地下水位降下去。为此,他们选择地面种植耐盐碱的草皮,同时地下开挖暗沟,雨水通过草坪渗透到土壤中,盐分经过溶解从暗沟里排出,如此反复冲排,盐水得到稀释。此外,张兆松还引进了一种微生物,能打破土壤对盐分的吸附作用,让盐分更容易溶解于水中,不仅加快了排盐的进度,还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力。

  在海滨牧场,记者看到一台梳草机正在偌大的草地上来回“奔跑”,所经之处草茎都已被梳起,数十名工人忙着将梳好的草茎打包运输到附近的400亩盐碱地上进行种植。两个月后,这400亩盐碱地又将被一片“绿洲”覆盖。张兆松说,这片土地上,他们选择种植的是中科院南京植物所培育的一种草,特别耐盐碱,既能用作动物饲料,又能将草茎出售给足球场,一举两得。今年,江苏、上海、福建等地的10多个足球场已经采用了该草茎,累计获得经济效益300多万元。在草地的不远处,三排羊舍早已“拔地而起”,1000多只羊平时就散养在草地上,羊儿们大饱口福的同时,也给张兆松创造了财富。“由于牧场的羊都是散养吃草,价格是普通羊肉的1.5倍,畅销上海市场。”

  去年10月底,在另外数千亩土地上,张兆松和工人们一起种上了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当时我们根本没考虑过产量,觉得能种活就不错了,毕竟才改良了三四个月,仍然属于半盐碱地。”然而,今年5月收获季节,油菜、小麦的产量还是给了张兆松一个大大的惊喜。“油菜亩产量达到了200多斤,小麦亩产量近500斤,远超我们的预期。”如今,新一轮种下的玉米、黄豆也已相继出苗,长势喜人。

  经过一年的改良,如今土壤含盐量已从25‰下降至3‰,明年计划降低至1‰,将完全达到耕地的标准。张兆松说,待改良成功后,如东将作为示范基地,向国内其他沿海地区进行经验推广。

标签:小洋口;海滨牧场;旧貌换新颜

责任编辑: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