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做坚强电网的铺路石” ——记国网江苏电力工程咨询公司线路专家刘志伟
2024-06-11 09:4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线盘整齐排列,牵张机隆隆作响。6月5日,随着现场最后一相导线展放完成,江苏西津渡-廽峰山-武南500千伏线路改造工程(下简称“单改双工程”)宣告全线贯通。

此时,作为项目经理的刘志伟终于露出了笑容。此次线路全部贯通,标志着该工程已完成全部主体施工任务,江苏电网2024年迎峰度夏建设难度最大的线路工程投运在即。

勇挑重担 迎难克艰 护航电网建设

单改双工程是对现有廻峰山-岷珠-武南输电线路通道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是江苏电网今年迎峰度夏工程中风险点数量最多、投入人员力量最多的工程之一。

改造任务需要在107天的停电窗口期完成包括173基铁塔的改造,71.3公里线路的展放等工作。工程沿线电网纵横交错,河网路网密布,在施工阶段涉及大量“三跨”、线路拆旧等高风险作业。在工程最高峰时期投入班组超过50个,现场作业人员近2000人。

工程途经镇江、常州、无锡等苏南经济腹地,线路通道内还有数条500千伏和800千伏高电压等级的交直流线路,不仅交叉跨越点众多,临近带电线路也多,整个项目的二级风险施工近百次,大部分施工任务都得配合临近带电线路的停电计划刚性执行,调整余地有限。

面对复杂的建设任务,工程咨询公司项目管理中心线路专家刘志伟主动提出担任项目经理的职位,挑起重担。

“要做好这个工程,最重要的就是前期准备充足。物资和工器具提前送到了现场,近两千人的工作队伍的准入审核工作在正式开工前也全部完成,各参建单位都是‘饱和式支撑’。”刘志伟说。

“像是现场施工用的迪尼玛绳,我们一次就要拿出近四百公里长的储备。可以说开工前已经做到了‘万事俱备’。同样,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先用饱和的工作量评估现场五十多支施工队伍的工作能力,根据评估结果再动态调整每个队伍的实际工作。”刘志伟说。

即使这样,工程刚开始也经历了一段磨合期,现场配备了大量的监理和安全督察人员,每天的收工会也确保各项问题整改闭环不过夜,最终各项工作顺利走上了正轨。面对复杂的局面,刘志伟凭借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前期充足的准备工作,将难题一一化解,为后续工作开了个好头。

运筹帷幄 身体力行 保障工程进度

在工程现场,不管到哪,刘志伟总是随身携带一份施工计划图,在信息化浪潮当道的今天,他依旧保留着“老派”的管理习惯。在图纸上把整条线路按牵张段分开,每个牵张段里几基塔、几牵线,什么时候立塔,什么时候架线都用记号笔在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同时标注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还是习惯自己先从头到尾捋一遍线路,每基塔的情况都大致记在心里,这样工作起来才有底气。”刘志伟笑道,“其实前期有一些工作都只在纸面案头,但是要想对现场实际情况做到了如指掌,还是要跟着我们技术人员把每个点都实地勘察一遍,这样做出来的单基策划才真正能为提升工程效率服务。”

当问及进度时,刘志伟摊开自己手写的施工计划图,指着上面的日期自豪地说:“基本上是完全按照计划来的,一天都不错。”

“线路工程建设由于其开放的作业环境及难以控制的外部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导致计划延迟。”刘志伟说,“但是我们排计划也是有策略的。例如这次我们前期准备很充分,已发现的问题都没有给施工进度带来实际的阻碍。但线路施工难免会发生不可预见的事,尤其是涉及新老线路搭接,有些旧线路的数据只能等停电后,施工单位才能上塔复核,所以设计单位也要参加每天的收工会,跟着施工边干边积累数据,以便及时微调方案。安排施工计划时,我也会在重难点工作周边多安排两三个班组同步开展作业,就算现场出现了什么问题,也能立刻就近召集人手解决。”

在近三十年的电网建设工作中,刘志伟始终走在工程建设第一线,在面对棘手的问题时,他说:“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扎根在一线,实际了解每处现场的情况,方法总比困难多。”

身先士卒 默默奉献 凝聚铁军之魂

作为经验丰富的线路专家,刘志伟始终保持着驻扎一线的作风。本次的单改双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作为工程项目现场负责人,他每天都要奔赴每一处施工作业现场,了解实际的进度情况,自3月1日第一阶段停电施工开始,他在一线一待就是一个月。

“咱们做线路的,不能只待在项目部办公室里看图纸,排计划,你得真真正正把你的双脚踩到你要立塔架线的那片地上,不管它是水田还是鱼塘,是水泥地还是烂泥滩,只有自己亲身去实地了解,你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做事靠谱。”刘志伟凭着一份老线路人的“倔”劲,把单改双工程全线156基塔,每一处都走了一遍。

在管理团队中,除了刘志伟,还有三名年轻的项目经理“打辅助”,一边协助老刘做好管理工作,一边跟着他学习经验。但是每逢排班休息的时候,老刘都是把自己排除在外。

“他们几个年轻人刚成家立业,有的小孩才一岁多,有的还在谈恋爱阶段呢,正是学习平衡事业与家庭的重要时候,我一个老同志这会就该为年轻人铺路筑桥,让他们能安心休息,现场我自己守着心里也更踏实。”刘志伟笑呵呵说着。

“其实,我们线路人一贯都是这样的工作作风,我刚工作时,所在的施工队承担了建造黄河大跨越的任务。数九寒冬的晚上,我们在黄河滩边上搭着帐篷,也正是这种扎根在一线的作风,才渐渐磨炼出了我们线路建设者不怕万难去争取一切胜利的铁军精神。”刘志伟这么解释道。

“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是刘志伟对如何成为一个优秀项目经理的全部答案,这也是他三十年初心不改,风雨兼程凭借的力量。

“脚踏实地,秉承着‘螺丝钉’的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甘为新时代的电网建设做一块默默无闻的‘铺路石’”,这就是刘志伟这一位“老派”电网建设者最真实的写照。(王雨萌 董小强)

标签:电网建设;重担;护航
责编:郭玲玲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