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探索湖泊流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实践新路径,今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五湖薪火,三色先锋”生态文明保护实践团奔赴宿迁市泗洪县洪泽湖湿地及周边地区开展实地调研,探究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在洪泽湖的融合之道。
团队通过深入研讨与系统梳理文献,创新构建“绿”“红”“黄”三色研究框架。“绿”聚焦生态本体研究,选取洪泽湖及其核心生态屏障——芦苇荡开展深入考察。“红”着力于红色精神传承,锚定复原新四军抗战场景的芦苇迷宫、工委岛等红色地标,回溯新四军依托芦苇荡开展艰苦卓绝游击战争的历史,体悟伟大抗战精神内核。“黄”作为团队的代表色,是红与绿的融合,象征着蓬勃的青春力量,展现新一代青年将生态保护与红色传承创新性结合的时代担当,构成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活动中,团队成员前往洪泽湖湿地和临淮镇胜利社区开展调研。在芦苇荡实地考察,聆听工作人员对芦苇生态功能的讲解;在工委岛重温烽火岁月,感悟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展现的坚定信念。团队累计获取有效问卷数据百余份,完成深度访谈14人次,收集了大量反映湖区生态保护成效、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效果及群众生态获得感的一手资料。
实地考察结束后,团队还开发了系列微课和特色文创,将生态知识与红色故事、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打造具有洪泽湖特色的实践育人新载体。精心筹备线上宣讲会,邀请公众广泛参与,并在会后发布问卷深入收集意见。积极搭建新媒体宣传矩阵,多角度展现洪泽湖的生态之美与人文之魂,讲述芦苇荡承载的绿色故事与红色记忆,获得广泛关注与积极反响。
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洪泽湖之行,是“五湖薪火,三色先锋”生态文明保护实践团探索之旅的起点。未来,该团队将深入研究各湖区在融合绿色生态保护与红色精神传承过程中的多样化路径与创新经验,持续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红色基因传承贡献青年智慧。
(石和冉 朱思璇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