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以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践调研团走访长三角地区60个乡村
2025-04-18 11:0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近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美乡村实践调研团”深入长三角三省一市,奔赴60个乡村实地调研,聚焦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景观三类资源型乡村,探索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和治理机制,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案例展现中国之治。

怀揣着对乡土的深情与梦想,调研团踏遍青山绿水,从溽暑盛夏到初秋清凉,调研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访古村遗址、问产业发展,收获满满。通过实地走访、村干部访谈、问卷调查、专家研讨等多种方式,厚植调查研究能力,锻造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青年力量,真正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用脚步丈量广袤乡野,以青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村转型升级。

团队乡村调研

科学谋划,迈好调研第一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调研伊始,团队制定了“问题导向+类型化研究”策略,将60个村落科学划分为生态农业型、生态工业型、生态景观文化型三大类,合理布局调研路线,覆盖从南京市的典型乡村逐步发展到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等重点区域,形成了一张立体而系统的调研图谱。为了让调研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团队前期便广泛收集政策文件和文献资料,设计了严谨细致的问卷,围绕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人居环境整治、数字乡村建设等关键领域,设计了针对性极强的访谈提纲,并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座谈交流,打好调研的“地基”,铺好走向田野的一路坦途。

 团队进行访谈

田野间,感知振兴脉动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盛夏时节,调研团队顶着酷暑、踏着晨露,深入田野乡村,探访农耕沃土上的振兴故事。练马村里,一排排葡萄架郁郁葱葱,新水农业的智慧大棚如同“绿色工厂”,阳光玫瑰、妮娜皇后等精品葡萄挂满枝头,工人们忙着疏果、修剪,科技赋能为传统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老范村的桃园风光更是美不胜收,七万亩桃林芬芳四溢,水蜜桃成为响当当的地标品牌,游客如织,笑语盈盈。走进查家村,昔日矿山疮痍之地已变身生态乐园,村史馆里讲述着乡村奋斗的过往与辉煌;徜徉在马庄村,“马庄香包”飘逸的香气仿佛诉说着非遗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这一路风景,让调研团成员感慨万千,“乡村的故事,不仅藏在山水间,更蕴藏在每一位村民的笑脸里。”

渡桥社区里,社区书记承诺:“我们不仅要让乡村‘面子’变美,更要让‘里子’变富。”为了推进环境整治,渡桥社区聘请专业第三方公司进行系统化整治,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同时,结合“莱斯乡村共享小院”项目,促进闲置资产流转与集体经济壮大,真正实现资产变资源、资源变资本的有效转化。在溪头村,村书记满怀信心地分享:“旅游这碗饭,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也让年轻人看到了回乡创业的希望。”通过组建“一村人”旅游公司,让村民成为股东,共享发展红利,溪头村实现了“村景一体、村民共富”的良性循环。

成果汇聚,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为进一步提升调研成果的科学性和可用性,“和美乡村实践调研团”在调研过程中同步开展中期评估与成果打磨,团队多次组织专家座谈会与校内评审,邀请乡村治理与生态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调研报告的框架结构、案例分析与对策建议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确保调研成果经得起检验、能够转化应用。

经过多轮修改与完善,调研团最终形成了涵盖三类乡村发展模式的系列调研报告,系统梳理长三角60个村庄的典型经验与实践案例,提出多项针对性政策建议与落地方案,并在校内汇报评审中获得一致好评。专家们充分肯定团队“扎根基层、脚踏实地”的调研精神,认为报告内容详实、逻辑清晰、成果应用性强,具有良好的政策参考价值和推广潜力。

同时,专家们也对下一步研究提出殷切建议,鼓励团队继续深耕乡村振兴课题,进一步拓展调研广度与深度,探索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实现新的突破。未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美乡村实践调研团”将以此次调研为新起点,持续关注乡村发展脉络,汇聚青年智慧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崭新画卷。

标签:
责编:袁涛 易保山